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受力性能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典型连续倒塌事件第9-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规范研究第11-12页
        1.3.2 试验研究第12页
        1.3.3 有限元模拟及倒塌机理研究第12-14页
    1.4 本文研究路线图及主要工作第14-16页
        1.4.1 本文研究路线图第14页
        1.4.2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6页
2 抗连续倒塌规范准则及设计方法第16-30页
    2.1 抗连续倒塌规范第16-21页
        2.1.1 英国规范第16-17页
        2.1.2 欧洲规范第17-18页
        2.1.3 美国规范第18-19页
        2.1.4 中国规范第19-20页
        2.1.5 荷载组合对比第20-21页
    2.2 倒塌判定准则第21-25页
        2.2.1 极限强度判定准则第22-23页
        2.2.2 塑性铰判定准则第23-24页
        2.2.3 面积判定准则第24-25页
        2.2.4 本文倒塌判定准则第25页
    2.3 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第25-29页
        2.3.1 概念设计法第25页
        2.3.2 拉结构件法第25-26页
        2.3.3 备用荷载路径法第26-29页
        2.3.4 关键构件法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竖向平面钢框架抗连续倒塌受力性能分析第30-55页
    3.1 有限元模型定义第30-32页
        3.1.1 模型介绍第30-31页
        3.1.2 框架杆系模型和塑性铰的定义第31-32页
    3.2 分析参数和分析方法的设定第32-36页
        3.2.1 荷载组合第32页
        3.2.2 分析参数第32-33页
        3.2.3 分析方法及步骤第33-36页
        3.2.4 倒塌判断标准第36页
    3.3 钢框架竖向平面静力分析第36-47页
        3.3.1 线性静力分析第36-42页
        3.3.2 满跨Pushdown分析第42-43页
        3.3.3 受损跨Pushdown分析第43-47页
    3.4 钢框架竖向平面动力效应分析第47-53页
    3.5 瞬时加载时间对动力效应的影响第53-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空间钢框架抗连续倒受力性能分析第55-82页
    4.1 模型参数第55-58页
        4.1.1 模型简介第55-57页
        4.1.2 拆除工况第57页
        4.1.3 分析方法及步骤第57-58页
    4.2 非线性静力分析第58-70页
        4.2.1 空间满跨Pushdown分析第58-59页
        4.2.2 空间受损跨Pushdown分析第59-70页
    4.3 空间钢框架非线性动力效应分析第70-79页
    4.4 瞬时加载时间对动力效应的影响第79-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5.1 结论第82页
    5.2 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调理论视野下的文化修辞比较研究--以《八月之光》与《尘埃落定》为例
下一篇:钢骨混凝土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