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1 文献法 | 第12页 |
1.2.2 访谈法 | 第12-13页 |
1.2.3 个案研究法 | 第13-14页 |
2.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6-18页 |
2.2.1 人格发展理论 | 第16页 |
2.2.2 儿童权利论 | 第16-17页 |
2.2.3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7-18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2.3.1 国外研究 | 第18-19页 |
2.3.2 国内研究 | 第19-21页 |
2.3.3 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3.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保护的实务研究 | 第22-36页 |
3.1 X项目介绍 | 第22-23页 |
3.2 困境儿童问题及介入措施分析 | 第23-27页 |
3.2.1 困境儿童问题 | 第23-25页 |
3.2.2 介入措施 | 第25-27页 |
3.3 社会工作具体介入服务 | 第27-36页 |
3.3.1 个案工作介入服务 | 第27-30页 |
3.3.2 小组工作介入服务 | 第30-34页 |
3.3.3 社区工作介入服务 | 第34-36页 |
4.困境儿童保护项目反思 | 第36-41页 |
4.1 挖掘项目的成效 | 第36-37页 |
4.2 总结项目的经验 | 第37-39页 |
4.3 反思项目的问题 | 第39-41页 |
5.困境儿童保护的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5.1 各级政府:明确职责,加强联动,加大投入,服务多元 | 第41页 |
5.2 构建县—乡镇—社区三级保护介入机制 | 第41-43页 |
5.3 共建家庭—社区—社会保护网络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