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沁证据理论及其启示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二、研究现状、对象、目的与意义 | 第11-14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边沁证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15-27页 |
| 一、英国司法状况 | 第15-18页 |
| (一)英国法院组织繁苛丛生 | 第15-16页 |
| (二)英国诉讼制度瑕疵显现 | 第16-17页 |
| (三)英国法律职业弊端滋生 | 第17-18页 |
| 二、洛克经验主义哲学 | 第18-24页 |
| 三、18 世纪的证据研究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边沁证据理论的基础 | 第27-36页 |
| 一、价值学基础:功利主义 | 第27-29页 |
| 二、司法理论基础:自然裁判模式 | 第29-31页 |
| 三、哲学基础:虚构理论 | 第31-36页 |
| (一)虚构理论的本体论 | 第31-34页 |
| (二)虚构理论的认识论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边沁证据理论 | 第36-45页 |
| 一、不排除原则 | 第36-40页 |
| (一)采纳证据的规则 | 第37-39页 |
| (二)保障证据可信性的措施 | 第39-40页 |
| 二、自由证明理论 | 第40-45页 |
| (一)虚构理论与证据理论的联系 | 第40-42页 |
| (二)说服刻度表 | 第42-43页 |
| (三)否定推测方法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边沁证据理论的影响及启示 | 第45-51页 |
| 一、边沁证据理论对英美的影响 | 第45-47页 |
| 二、边沁证据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 第47-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