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内容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国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刘易斯模式 | 第17-18页 |
·拉-费模式 | 第18-19页 |
·乔根森模式 | 第19-20页 |
·托达罗模式 | 第20-21页 |
·对国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简评 | 第21-23页 |
·国内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综述 | 第23-27页 |
·"二元经济结构"论 | 第23-24页 |
·"三元经济结构"论 | 第24-25页 |
·"多元经济结构"论 | 第25页 |
·对国内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简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相关重要问题阐释 | 第27-53页 |
·城乡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 | 第27-38页 |
·国外城乡一体化思想提出的历史由来 | 第27-30页 |
·国外城乡一体化思想简要评价 | 第30-32页 |
·国内城乡一体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32-35页 |
·国内城乡一体化思想简要评价 | 第35-38页 |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 第38-41页 |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及主要含义 | 第38-39页 |
·城乡一体化的特征 | 第39-41页 |
·城乡一体化程度的评价指标 | 第41-46页 |
·城乡生活一体化 | 第43页 |
·城乡经济一体化 | 第43-44页 |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 第44页 |
·城乡环保一体化 | 第44-45页 |
·城乡一体化指标评价计算 | 第45-46页 |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46-50页 |
·农村的内生动力 | 第46-48页 |
·城市的外生助力 | 第48页 |
·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形成 | 第48-50页 |
·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 第50-53页 |
·城镇化路径 | 第50页 |
·产业化路径 | 第50-51页 |
·制度创新路径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中国式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53-64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53-55页 |
·城乡一体化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55-59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扩大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研究外延 | 第55-57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丰富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研究内涵 | 第57-59页 |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践创新 | 第59-64页 |
第五章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4-83页 |
·历史留给新中国的遗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第64-65页 |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65-69页 |
·我国经济实力发生质的改变 | 第66页 |
·城乡产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 | 第66-68页 |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 第68页 |
·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 第68-69页 |
·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数量增多 | 第69页 |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城乡一体化发展差距 | 第69-74页 |
·城乡居民生活差距 | 第70-71页 |
·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 第71-72页 |
·城乡经济差距 | 第72-74页 |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差距的根源分析 | 第74-83页 |
·二元结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 | 第74-82页 |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 | 第82-83页 |
第六章 陕西省城乡差距实证研究分析 | 第83-99页 |
·基于1978-2008年陕西省城乡差距的三个维度分析 | 第84-93页 |
·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 第84-88页 |
·陕西省城乡消费差距分析 | 第88-90页 |
·陕西省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分析 | 第90-92页 |
·陕西省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分析 | 第92-93页 |
·陕西省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 | 第93-97页 |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优先解决陕西"三农"问题 | 第97-99页 |
第七章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 第99-121页 |
·新时期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99-105页 |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呈扩大趋势 | 第99-100页 |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 | 第100-101页 |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城乡生产生活差距明显 | 第101-102页 |
·农民权益没有得到切实保护,权益受损时有发生 | 第102-103页 |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还未完善 | 第103-105页 |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 第105-121页 |
·恰当发挥政府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105-106页 |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藩篱 | 第106-108页 |
·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 第108-110页 |
·推进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 | 第110-112页 |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第112-114页 |
·实行对农村倾斜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 | 第114-116页 |
·加强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 第116-117页 |
·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 | 第117-119页 |
·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 第119-121页 |
第八章 创新与不足 | 第121-12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1页 |
·不足之处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