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宏观调控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 | 第11-12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践关注其实施效应 | 第12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需要效果模拟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方法论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与预计突破的难点 | 第18-21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31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第21-23页 |
·国外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国外有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25-27页 |
·国内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文献综述 | 第27-29页 |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31-55页 |
·IS-LM框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效应的解析 | 第31-40页 |
·IS—LM模型的形成及其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效应分析的关系 | 第31-32页 |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LS-LM模型 | 第32-40页 |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 第40-48页 |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 第40-41页 |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的弗莱明-蒙代尔模型 | 第41-48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目标与机制 | 第48-50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目标 | 第48-49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机制 | 第49-50页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与配合 | 第50-55页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 | 第50-51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第51-55页 |
第四章 中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历史分析 | 第55-79页 |
·国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实践 | 第55-60页 |
·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第55-56页 |
·英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第56-57页 |
·德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第57页 |
·法国混合经济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第57-58页 |
·日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第58页 |
·比较和借鉴 | 第58-60页 |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描述性分析 | 第60-67页 |
·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分析 | 第60-63页 |
·我国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63-64页 |
·货币政策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64-67页 |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历史回顾 | 第67-79页 |
·第一阶段:1979-1980到1981年 | 第67-68页 |
·第二阶段:1982年-1986年 | 第68-70页 |
·第三阶段:1987年-1990年 | 第70-72页 |
·第四阶段:1991年-2002年 | 第72-76页 |
·第五阶段:2003年-2008年 | 第76-79页 |
第五章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应分析 | 第79-103页 |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79-87页 |
·财政政策的目标及内容 | 第79-81页 |
·西方经济学各流派财政政策理论观点 | 第81-82页 |
·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分析 | 第82-84页 |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乘数效应 | 第84-86页 |
·开放经济条件下乘数效应 | 第86-87页 |
·财政政策效应的形成机制 | 第87-89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历史实践 | 第89-95页 |
·第一阶段:调整改革的探索时期(1979—1984年) | 第89-91页 |
·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1985—1992) | 第91-93页 |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3—2008) | 第93-95页 |
·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 第95-102页 |
·财政政策效应的模型建立 | 第95-98页 |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参数估计 | 第98-99页 |
·财政政策效应测算及评价 | 第99-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应分析 | 第103-125页 |
·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103-108页 |
·货币政策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之一 | 第103页 |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 第103-106页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第106-108页 |
·货币政策的效应 | 第108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历史实践 | 第108-115页 |
·新时期货币政策的第一次调整(1979~1983年) | 第109-110页 |
·中央银行建立后货币政策的探索期(1984~1991) | 第110-112页 |
·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2—2008) | 第112-115页 |
·建立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模型 | 第115-118页 |
·建模依据 | 第116-11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17-118页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及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 第118-120页 |
·我国货币供给量对产出和物价的效应分析 | 第120-124页 |
·我国货币供应量动态影响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120-122页 |
·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和物价贡献率分析 | 第122-124页 |
·结论 | 第124-125页 |
第七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模型构建及其效应分析 | 第125-153页 |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研究概述 | 第125-127页 |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效应分析模型的设定 | 第127-132页 |
·计量模型的导向 | 第127-128页 |
·宏观经济环境 | 第128-129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效应分析模型的结构 | 第129-132页 |
·数据基础和数据的收集 | 第132-133页 |
·模型设定的数据基础及样本期选择 | 第132-133页 |
·数据来源 | 第133页 |
·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 第133-144页 |
·模型的变量选择 | 第134页 |
·联立方程模型估计方法和估计所用的工具 | 第134-135页 |
·联立方程模型检验 | 第135页 |
·模型的参数估计的结果分析 | 第135-141页 |
·模型系统的模拟效果检验 | 第141-144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效应的模拟分析 | 第144-152页 |
·财政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 | 第144-146页 |
·货币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 | 第146-149页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效应的模拟分析 | 第149-152页 |
·结论 | 第152-153页 |
第八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效应的评析及政策建议 | 第153-163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效应的评价 | 第153-157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政策建议 | 第157-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3-175页 |
致谢 | 第175-177页 |
作者简介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