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第11页
        1.3.2 国内研究第11-13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网络游戏成瘾的理论阐述第15-21页
    2.1 网络游戏第15-16页
        2.1.1 网络游戏的概念第15页
        2.1.2 网络游戏的特点第15-16页
    2.2 网络游戏成瘾第16-21页
        2.2.1 网络游戏成瘾的提出第16-17页
        2.2.2 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及概念界定第17页
        2.2.3 对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17-21页
第3章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借鉴价值第21-29页
    3.1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21-22页
    3.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第22-26页
        3.2.1 积极的主观体验第22-24页
        3.2.2 积极的人格第24-26页
        3.2.3 积极的组织系统第26页
    3.3 积极心理学对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借鉴第26-29页
        3.3.1 大学生心理特点决定需要积极心理学提供借鉴第27页
        3.3.2 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27页
        3.3.3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需要第27-29页
第4章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调查分析第29-40页
    4.1 研究假设第29页
    4.2 研究设计第29-32页
        4.2.1 研究对象第29页
        4.2.2 研究工具第29-32页
        4.2.3 数据统计第32页
    4.3 调查数据第32-36页
        4.3.1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基本情况第33-34页
        4.3.2 网络游戏成瘾与情绪、人格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分析第34-36页
    4.4 数据分析第36-38页
        4.4.1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第36-37页
        4.4.2 人格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第37-38页
        4.4.3 情绪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第38页
        4.4.4 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第38页
    4.5 研究结论第38-40页
第5章 运用积极心理学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第40-51页
    5.1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第40-43页
        5.1.1 认识网络游戏,平衡自我概念第40-42页
        5.1.2 加强幸福观教育,培养主观幸福感第42-43页
        5.1.3 提高调节情绪能力,维持积极状态第43页
    5.2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第43-49页
        5.2.1 训练积极归因,培养乐观型解释风格第43-45页
        5.2.2 加强了解沟通,提高适应性第45-46页
        5.2.3 学习人际交往,提高社交性第46-47页
        5.2.4 培养自尊自信,提高利他性第47-48页
        5.2.5 重视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性第48-49页
    5.3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组织体系第49-51页
        5.3.1 优化学校管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49页
        5.3.2 家庭教育民主化,制定合理作息时间第49页
        5.3.3 加强社会监管体制,完善网络游戏沉迷系统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56-57页
附录A第57-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纳税筹划研究
下一篇: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