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3页 |
1.1 现实背景 | 第9-12页 |
1.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 第12-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第二章 分析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3-40页 |
2.1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第33-35页 |
2.2 研究内容与价值 | 第35-36页 |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生态脆弱区贫困原因与机理的实证分析 | 第40-54页 |
3.1 研究区(长汀县)概况 | 第40-44页 |
3.2 贫困原因与机理分析 | 第44-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生态脆弱区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 | 第54-72页 |
4.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54-55页 |
4.2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55-58页 |
4.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五章 保护自然资本与提高物质资本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 | 第72-80页 |
5.1 长汀县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评价 | 第72-73页 |
5.2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 第73-76页 |
5.3 保护与恢复重要生态敏感区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提升金融资本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 第80-94页 |
6.1 长汀县产业发展模式评价 | 第81-85页 |
6.2 发展生态农业 | 第85-86页 |
6.3 发展生态工业 | 第86-89页 |
6.4 发展生态第三产业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第七章 提升人力与社会资本的城镇发展模式 | 第94-108页 |
7.1 长汀城镇化发展模式评价 | 第94-96页 |
7.2 提升人力资本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 | 第96-98页 |
7.3 提升社会资本的土地流转基础与实践 | 第98-102页 |
7.4 提升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优化 | 第10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第八章 长汀县生计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108-112页 |
8.1 组织保障 | 第108页 |
8.2 政策保障 | 第108-109页 |
8.3 法律保障 | 第109页 |
8.4 资金保障 | 第109-110页 |
8.5 科技保障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2页 |
第九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9.1 主要结论 | 第112-115页 |
9.2 研究特色、创新之处 | 第115页 |
9.3 研究展望 | 第115-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8页 |
个人简历 | 第8-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