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绪论 | 第13-31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0.3 高光谱遥感 | 第16-18页 |
0.4 茶树高光谱遥感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8-31页 |
0.4.1 茶树叶片尺度的光谱研究 | 第18-19页 |
0.4.2 植被特征时序变化的高光谱研究 | 第19-21页 |
0.4.3 茶树光谱测定的高度问题 | 第21-23页 |
0.4.4 茶园光谱合成模型 | 第23-24页 |
0.4.5 叶面积指数对光谱影响的研究 | 第24-27页 |
0.4.6 物质含量对光谱的影响 | 第27-31页 |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1-43页 |
1.1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1.2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1-43页 |
1.2.1 研究区 | 第31-34页 |
1.2.2 研究材料 | 第34-36页 |
1.2.3 实验设备 | 第36-38页 |
1.2.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1.2.5 研究目标 | 第39-40页 |
1.2.6 数据处理 | 第40-43页 |
第二章 端元尺度差异对光谱的影响 | 第43-81页 |
2.1 叶片尺度光谱特性 | 第43-54页 |
2.1.1 数据的获取 | 第43-44页 |
2.1.2 不同层位叶片的光谱特性 | 第44-54页 |
2.1.3 小结 | 第54页 |
2.2 冠层尺度光谱特性 | 第54-70页 |
2.2.1 不同垄位光谱差异 | 第54-67页 |
2.2.2 不同测定高度下茶树冠层光谱差异 | 第67-70页 |
2.3 像元尺度光谱模拟 | 第70-80页 |
2.3.1 模拟原理 | 第71-73页 |
2.3.2 数据的获取 | 第73-76页 |
2.3.3 光谱合成模拟 | 第76页 |
2.3.4 光谱合成模拟效果 | 第76-79页 |
2.3.5 小结 | 第79-8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三章 时序差异对茶树光谱的影响 | 第81-93页 |
3.1 茶树冠层光谱日变化特征 | 第81-84页 |
3.1.1 数据的获取 | 第81页 |
3.1.2 茶树冠层光谱日变化特征 | 第81-84页 |
3.2 茶树冠层光谱季相变化特征 | 第84-87页 |
3.2.1 数据的获取 | 第84-85页 |
3.2.2 茶树冠层光谱生长季变化特性 | 第85-87页 |
3.3 茶树采摘前后冠层光谱特征 | 第87-90页 |
3.3.1 数据的获取 | 第87页 |
3.3.2 茶树采摘前后冠层光谱特征 | 第87-9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第四章 物质含量对光谱的影响及反演模型 | 第93-129页 |
4.1 叶片含水量对光谱的影响及反演模型 | 第93-119页 |
4.1.1 含水量表示法及高光谱水分指数 | 第93-98页 |
4.1.2 叶片含水量与光谱测定 | 第98-101页 |
4.1.3 干/湿茶叶叶片的光谱差异 | 第101-104页 |
4.1.4 基于光谱反射的茶叶叶片含水量反演模型 | 第104-109页 |
4.1.5 基于光谱指数的茶叶叶片含水量反演模型 | 第109-116页 |
4.1.6 结论 | 第116-119页 |
4.2 茶树冠层鲜叶量对光谱的影响及反演模型 | 第119-125页 |
4.2.1 数据的获取 | 第119-120页 |
4.2.2 茶树冠层光谱与鲜茶叶重量相关性分析 | 第120-123页 |
4.2.3 基于冠层光谱的鲜茶叶重量反演模型 | 第123-124页 |
4.2.4 结论 | 第124-12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25-129页 |
第五章 叶面积指数对光谱的影响及反演模型 | 第129-157页 |
5.1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第129-131页 |
5.1.1 茶园小区概况 | 第129-131页 |
5.1.2 光谱和LAI测定 | 第131页 |
5.2 茶树冠层光谱与LAI相关性分析 | 第131-139页 |
5.2.1 不同LAI下茶树冠层光谱特征 | 第131-133页 |
5.2.2 原始光谱与LAI的相关性分析 | 第133-134页 |
5.2.3 光谱导数与LAI的相关性分析 | 第134-135页 |
5.2.4 光谱指数与LAI的相关性分析 | 第135-137页 |
5.2.5 光谱特征值与LAI的相关性分析 | 第137-139页 |
5.3 茶树冠层LAI的反演模型 | 第139-152页 |
5.3.1 基于原始光谱的LAI反演模型及精度分析 | 第140-142页 |
5.3.2 基于光谱一阶导数的LAI反演模型及精度分析 | 第142-145页 |
5.3.3 基于光谱指数的LAI反演模型及精度分析 | 第145-148页 |
5.3.4 基于光谱特征值的LAI反演模型及精度分析 | 第148-15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152-157页 |
5.4.1 不同生长状态下茶树冠层光谱特性及其与LAI的相关性 | 第153页 |
5.4.2 基于不同光谱特征值的茶树冠层LAI反演模型 | 第153-155页 |
5.4.3 讨论 | 第155-1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1页 |
6.1 结论 | 第157-160页 |
6.2 创新点 | 第160页 |
6.3 展望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79-181页 |
致谢 | 第181-183页 |
个人简历 | 第183-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