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3页 |
1.1 可食性薄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1.1 可食性包装薄膜 | 第17页 |
1.1.2 可食性包装薄膜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1.1.3 可食性包装薄膜的现状 | 第18页 |
1.1.4 可食性包装薄膜的发展趋势 | 第18页 |
1.2 可食性薄膜的组成 | 第18-20页 |
1.2.1 成膜材料 | 第18-19页 |
1.2.2 增塑剂 | 第19-20页 |
1.2.3 添加剂 | 第20页 |
1.3 可食性薄膜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3.1 蛋白质类 | 第21-22页 |
1.3.1.1 大豆分离蛋白可食性膜 | 第21-22页 |
1.3.1.2 小麦面筋蛋白可食性膜 | 第22页 |
1.3.1.3 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膜 | 第22页 |
1.3.2 多糖类 | 第22-24页 |
1.3.2.1 淀粉可食性膜 | 第23页 |
1.3.2.2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可食性薄膜 | 第23页 |
1.3.2.3 壳聚糖类可食性膜 | 第23-24页 |
1.3.3 脂质类膜 | 第24-25页 |
1.3.3.1 蜡和石蜡 | 第24页 |
1.3.3.2 乙酰甘油酯 | 第24页 |
1.3.3.3 虫胶树脂 | 第24-25页 |
1.3.4 复合类膜 | 第25页 |
1.4. 可食性薄膜的功能及优势 | 第25-27页 |
1.4.1 可食性和生物降解性 | 第25页 |
1.4.2 物理和机械保护 | 第25页 |
1.4.3 迁移、渗透和屏障功能 | 第25-26页 |
1.4.4 便利性和质量保持 | 第26页 |
1.4.5 延长保质期和增强安全性 | 第26页 |
1.4.6 活性物质载体和释控 | 第26-27页 |
1.5 明胶及明胶膜 | 第27-28页 |
1.5.1 明胶 | 第27页 |
1.5.2 明胶膜 | 第27-28页 |
1.6 可食性薄膜的成膜工艺和商业可行性 | 第28-31页 |
1.6.1 可食性薄膜的成膜机理 | 第28-29页 |
1.6.2 可食性薄膜的制作方法 | 第29-30页 |
1.6.3 可食性薄膜的商业化可行性 | 第30-31页 |
1.7 课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明胶膜的挤出流延工艺研究 | 第33-53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2.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33-3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2.2.1 双螺杆挤出流延法 | 第34页 |
2.2.2.2 单螺杆挤出-热压法 | 第34-35页 |
2.2.2.3 钢带流延法 | 第35-36页 |
2.2.3 实验测试方法 | 第36-38页 |
2.2.3.1 干燥速率测试 | 第36-37页 |
2.2.3.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7页 |
2.2.3.3 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37页 |
2.2.3.4 水含量测试 | 第37页 |
2.2.3.5 水蒸气透过系数测试 | 第37-38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2.3.1 明胶膜的加工工艺研究 | 第38-47页 |
2.3.1.1 双螺杆挤出流延法投料速度研究 | 第38-39页 |
2.3.1.2 双螺杆挤出流延法螺杆转速对挤出膜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1.3 双螺杆挤出流延法料筒温度和模头温度对挤出膜的影响 | 第40页 |
2.3.1.4 双螺杆挤出流延法物料中甘油含量对挤出膜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1.5 双螺杆挤出流延法中薄膜干燥速率的研究 | 第41-44页 |
2.3.1.6 钢带流延法刀口温度和钢带温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1.7 钢带流延法钢带速度的选择 | 第45页 |
2.3.1.8 刀口宽度及刀口到钢带的距离对加工工艺的影响 | 第45页 |
2.3.1.9 钢带流延法成膜液粘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1.10 钢带流延法干燥条件的选择 | 第46-47页 |
2.3.2 三种加工方法制得明胶膜性能的研究 | 第47-51页 |
2.3.2.1 拉伸强度 | 第47-48页 |
2.3.2.2 撕裂强度 | 第48-49页 |
2.3.2.3 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49页 |
2.3.2.4 含水量 | 第49-50页 |
2.3.2.5 水蒸气透过系数 | 第50-51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51-53页 |
第三章 CMC/明胶共混薄膜材料的研究 | 第53-73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7页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53-54页 |
3.2.2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制备 | 第54-55页 |
3.2.3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55-57页 |
3.2.3.1 FTIR | 第55页 |
3.2.3.2 DSC | 第55页 |
3.2.3.3 TGA | 第55页 |
3.2.3.4 机械性能 | 第55页 |
3.2.3.5 水溶性 | 第55-56页 |
3.2.3.6 吸湿性 | 第56页 |
3.2.3.7 接触角 | 第56-57页 |
3.2.3.8 薄膜的表面形态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71页 |
3.3.1 CMC/明胶共混薄膜中的美拉德反应 | 第57-60页 |
3.3.2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Tg | 第60-61页 |
3.3.3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热稳定性 | 第61-62页 |
3.3.4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机械性能 | 第62-63页 |
3.3.5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溶解性 | 第63-64页 |
3.3.6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吸湿性研究 | 第64-69页 |
3.3.7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浸润性研究 | 第69-70页 |
3.3.8 CMC/明胶共混薄膜的表面形态 | 第70-71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