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评阅表 | 第3-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19-49页 |
实验一 BVDV E2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研究 | 第19-29页 |
摘要 | 第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1.1 材料 | 第19-20页 |
1.2 方法 | 第20-23页 |
2 结果 | 第23-27页 |
2.1 目的基因的 RT-PCR 扩增 | 第23-24页 |
2.2 目的基因 DNA 测序结果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4-25页 |
2.3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 | 第25-26页 |
2.4 重组表达载体pET-28a-E2和pET-32a-E2的鉴定 | 第26页 |
2.5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鉴定 | 第26-27页 |
2.6 E2表达产物Western blot鉴定 | 第27页 |
3 讨论 | 第27-29页 |
实验二 BVDV E2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29-39页 |
摘要 | 第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1.1 材料 | 第29-31页 |
1.2 方法 | 第31-35页 |
2 结果 | 第35-38页 |
2.1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5页 |
2.2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 | 第35-36页 |
2.3 阳性转化子的鉴定 | 第36-37页 |
2.4 目的蛋白的 SDS-PAGE 分析 | 第37页 |
2.5 目的蛋白的 Western blot 分析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实验三 BVDV E2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间接 ELISA 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39-49页 |
摘要 | 第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1.1 材料 | 第39-40页 |
1.2 方法 | 第40-43页 |
2 结果 | 第43-47页 |
2.1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3页 |
2.2 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与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43-44页 |
2.3 最佳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的选择 | 第44-45页 |
2.4 酶标抗体最佳稀释浓度和最佳工作时间的选择 | 第45页 |
2.5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第45-46页 |
2.6 间接ELISA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46页 |
2.7 间接ELISA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
在学校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59页 |
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