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评阅表 | 第3-5页 |
课题来源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1 传统的生长检测为基础的药敏试验 | 第13页 |
2 以快速培养生长检测为基础的药敏试验 | 第13-15页 |
2.1 显微镜观察药敏检测技术(MODS) | 第13页 |
2.2 BACTEC460系统 | 第13-14页 |
2.3 BactecMGIT960系统 | 第14页 |
2.4 噬菌体检测法 | 第14-15页 |
3 以检测基因突变为基础的快速药敏试验 | 第15-16页 |
3.1 以检测DNA单链构象为基础的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15页 |
3.2 以检测荧光共振能量传递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3.3 以异源双链结构分析为基础的方法 | 第16页 |
4 商品化的突变检测技术 | 第16-17页 |
4.1 基因芯片技术 | 第16-17页 |
4.2 GeneXpert检测系统 | 第17页 |
4.3 结核分枝杆菌线性探针技术 | 第17页 |
5 直接测序法 | 第17-18页 |
6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40页 |
实验一 三种死菌悬液制备方法对PMA-qPCR结果的影响 | 第20-27页 |
摘要 | 第20-2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1.1 材料 | 第21-22页 |
1.2 方法 | 第22-2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3-26页 |
2.1 PMA对DNA扩增抑制效果的评估 | 第23-24页 |
2.2 热灭活法对PMA-qPCR结果的影响 | 第24页 |
2.3 超声裂解致死法对PMA-qPCR结果的影响 | 第24页 |
2.4 紫外照射致死法对PMA-qPCR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三种制备死菌方法的比较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7页 |
实验二 PMA-qPCR快速检测结核活菌方法的建立 | 第27-34页 |
摘要 | 第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1.1 材料 | 第27-28页 |
1.2 方法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1 最佳曝光时间 | 第29-30页 |
2.2 不抑制活菌扩增的最小PMA浓度 | 第30页 |
2.3 完全抑制死菌扩增的最小PMA浓度 | 第30-31页 |
2.4 PMA-qPCR对不同比例活/死菌的检测 | 第31页 |
2.5 qPCR检测的灵敏性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实验三 PMA-qPCR技术应用于结核耐药菌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的初步研究 | 第34-40页 |
摘要 | 第34-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1.1 材料 | 第35页 |
1.2 方法 | 第35页 |
1.3 结核单菌悬液的制备 | 第35页 |
1.4 PMA和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35页 |
1.5 抗结核药物的药效学检测(刃天青药敏检测法) | 第35-36页 |
1.6 PMA-qPCR反应体系 | 第36页 |
1.7 PMA-qPCR对结核药敏试验的检测 | 第3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6-38页 |
2.1 刃天青药敏试验检测药物的有效性 | 第36-37页 |
2.2 PMA-qPCR对结核杆菌药敏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实验总结 | 第40-42页 |
创新点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