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化学技术论文

蛋白质组质谱平台实验数据仿真生成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0页
    1.1 引言第15-18页
    1.2 论文研究背景第18-29页
        1.2.1 质谱技术的发展第18-19页
        1.2.2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实验平台及其实验策略第19-25页
        1.2.3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数据第25-29页
    1.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仿真应用研究的进展第29-37页
        1.3.1 生物实验技术仿真研究的进展情况第30-34页
        1.3.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仿真所使用的方法和模型第34-35页
        1.3.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仿真的特点第35-36页
        1.3.4 分子生物实验技术仿真研究的发展趋势第36-37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7-38页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38-40页
第二章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蛋白质酶切概率计算第40-53页
    2.1 引言第40-42页
    2.2 基于Markov链的蛋白酶切位点裂解概率预测模型第42-47页
        2.2.1 模型的描述第42-44页
        2.2.2 模型的应用第44-47页
    2.3 数据集第47-49页
        2.3.1 训练数据集第47-48页
        2.3.2 测试数据集第48-4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9-52页
        2.4.1 对酶切数据的预测第49页
        2.4.2 对漏切数据的预测第49-50页
        2.4.3 数据集中漏切序列模式的分布第50-51页
        2.4.4 概率分布的ROC曲线第51-52页
    2.5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色谱过程中肽段的保留时间预测和色谱峰形仿真第53-69页
    3.1 引言第53-55页
    3.2 肽段保留时间的预测第55-62页
        3.2.1 肽段保留时间预测方法第56-58页
        3.2.2 肽段保留时间预测模型描述第58-59页
        3.2.3 模型实现与预测结果分析第59-62页
    3.3 肽段的色谱峰形仿真第62-67页
        3.3.1 色谱峰形的拟合第62-64页
        3.3.2 肽段的色谱峰形仿真模型第64-65页
        3.3.3 数据集和仿真结果分析第65-67页
    3.4 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电喷雾电离过程中肽段的电荷状态预测第69-78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肽段电荷状态预测模型第70-72页
    4.3 数据集第72-73页
        4.3.1 数据集 1—BPRC数据集第72-73页
        4.3.2 数据集 2—PeptideAtlas数据集第7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73-76页
        4.4.1 5 倍交叉验证第73-75页
        4.4.2 不同物种数据集间的交叉验证第75页
        4.4.3 肽段的长度和碱性氨基酸数量对电荷状态的影响第75-76页
    4.5 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基于Logistic回归的肽段可检测性预测第78-89页
    5.1 引言第78-81页
    5.2 肽段可检测性预测模型第81-83页
    5.3 数据集第83-84页
        5.3.1 训练数据BPRC数据集第83页
        5.3.2 测试数据集第83-84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84-88页
        5.4.1 不同数据集上肽段特征的分布第84-85页
        5.4.2 模型的性能评估第85-88页
        5.4.3 测试数据集预测结果第88页
    5.5 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基于质谱蛋白质组实验数据的生成实现与应用第89-115页
    6.1 引言第89-91页
    6.2 仿真数据生成流程和方法第91-99页
        6.2.1 蛋白质酶切第93页
        6.2.2 肽段的保留时间和色谱峰形第93-94页
        6.2.3 肽段的电荷状态第94-95页
        6.2.4 肽段离子与同位素峰分布第95-96页
        6.2.5 CID碎片离子第96-97页
        6.2.6 噪声的分布第97-98页
        6.2.7 肽段的可检测性第98-99页
    6.3 数据集第99-100页
        6.3.1 数据集 1第99页
        6.3.2 数据集 2第99页
        6.3.3 数据集 3(BIATECH-54数据集)第99-100页
        6.3.4 数据集 4第100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00-111页
        6.4.1 肽段保留时间和色谱峰形的仿真第100-102页
        6.4.2 肽段离子同位素峰分布第102-104页
        6.4.3 蛋白质酶切和肽段可检测性第104-107页
        6.4.4 LC-MS和LC-MS/MS图谱噪声分布的模拟第107-109页
        6.4.5 肽段电荷状态的计算第109页
        6.4.6 碎裂离子图谱仿真第109-111页
    6.5 应用第111-113页
    6.6 小结第113-11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5-121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15-118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118-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41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1-144页
附录A 蛋白质酶切模型参数列表第144-162页
    蛋白质候选位点酶切概率计算参数列表第144-153页
    蛋白质候选位点漏切概率计算参数列表第153-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整合与网络模块研究
下一篇:诱发式脑—机接口的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