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7页 |
1.2.1 国内外飞机牵引车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飞机牵引车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2.3 车架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车架的总体设计 | 第19-29页 |
2.1 车架总体设计概述 | 第19-21页 |
2.1.1 无杆飞机牵引车车架的设计要求 | 第19-20页 |
2.1.2 车架类型的分析 | 第20-21页 |
2.1.3 车架的制造工艺与材料选用 | 第21页 |
2.2 车架的外廓尺寸分析 | 第21-23页 |
2.2.1 整车的配置条件 | 第21-22页 |
2.2.2 车架总成长度的分析 | 第22页 |
2.2.3 车架总成宽度的分析 | 第22-23页 |
2.3 车架的结构设计 | 第23-25页 |
2.3.1 纵梁的设计 | 第23-24页 |
2.3.2 纵梁与横梁的布置 | 第24页 |
2.3.3 车架U形结构的设计 | 第24-25页 |
2.3.4 车架载荷的处理 | 第25页 |
2.4 车架的受力分析 | 第25-27页 |
2.5 车架强度的初步校核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9页 |
3.1 有限元理论和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 第29-33页 |
3.1.1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步骤 | 第29-31页 |
3.1.2 有限元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 第31页 |
3.1.3 ANSYS Workbench软件介绍 | 第31-33页 |
3.2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3.2.1 坐标系的确定 | 第33-34页 |
3.2.2 应用UG建立车架三维几何模型 | 第34-35页 |
3.3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3.3.1 车架几何模型的导入 | 第35页 |
3.3.2 设置材料属性 | 第35-36页 |
3.3.3 接触的设置 | 第36-37页 |
3.3.4 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车架结构的静力学分析 | 第39-44页 |
4.1 车架静力分析概述 | 第39页 |
4.2 静弯曲工况下的计算 | 第39-43页 |
4.2.1 载荷的施加 | 第39-40页 |
4.2.2 边界约束条件 | 第40-41页 |
4.2.3 计算结果 | 第41-42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44-49页 |
5.1 模态分析介绍 | 第44页 |
5.2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4-45页 |
5.3 车架模态分析 | 第45-47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车架拓扑优化设计 | 第49-57页 |
6.1 结构优化简介 | 第49页 |
6.2 拓扑优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49-51页 |
6.3 车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 第51-52页 |
6.3.1 ANSYS Workbench的拓扑优化过程 | 第51页 |
6.3.2 车架结构拓扑优化 | 第51-52页 |
6.4 优化结果分析与改进意见 | 第52-53页 |
6.5 优化后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56页 |
6.5.1 优化后车架的静力学和模态分析 | 第53-55页 |
6.5.2 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