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矿业型工业废弃地建筑与环境再生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7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废弃地的发展及存在缺陷第14-17页
     ·废弃地的发展第14-15页
     ·我国废弃地存在的缺陷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7-21页
     ·相关概念第17-19页
     ·分类特征第19-21页
   ·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第21-24页
     ·研究对象第21-22页
     ·相关理论第22-24页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24-27页
     ·研究方法第24页
     ·研究框架第24-27页
2 矿业废弃地再生理论与实践第27-41页
   ·矿业废弃地再生性理论支撑第27-30页
     ·可持续发展第27-28页
     ·生态恢复理论第28页
     ·有机更新理论第28-29页
     ·产业遗产论第29-30页
   ·国外矿业废弃地再生实践第30-36页
     ·英国:单元式发展第30-33页
     ·德国:区域式发展第33-34页
     ·美国:棕地治理第34-36页
   ·国内矿业废弃地再生实践第36-41页
     ·第一阶段:土地复垦第37-39页
     ·第二阶段:生态恢复第39-41页
     ·第三阶段: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第41页
小结第41-43页
3 矿业废弃地中建筑的再生研究第43-65页
   ·特殊的场地形态第43-48页
     ·矿区特色营建第43-45页
     ·矿区边缘第45-46页
     ·露天采场第46-47页
     ·塌陷区与采空区第47-48页
   ·矿区边缘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第48-53页
     ·功能置换第48-50页
     ·空间重构第50-52页
     ·造型形式重塑第52-53页
   ·露天采场内的建筑空间再生设计第53-59页
     ·松散式布局第53-55页
     ·插建手法第55-56页
     ·加建手法第56-57页
     ·顶部结构方式第57-59页
   ·采空区或巷道中废弃空间的源流处理第59-62页
     ·统一与整合第59-60页
     ·并列与重置第60-61页
     ·保护与延续第61-62页
   ·废弃地中建筑群体的再生思考第62-65页
     ·补充建筑功能第62-63页
     ·协调审美关系第63页
     ·原真性保护第63-64页
     ·整合建筑群体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4 矿业废弃地中环境的再生研究第66-85页
   ·地貌重塑第66-70页
     ·塌陷土地重塑第66-67页
     ·稳定矿区边坡第67-68页
     ·土壤重构第68-70页
   ·植被恢复第70-76页
     ·种类选择第70-73页
     ·特色种植第73-75页
     ·植被恢复技术第75-76页
   ·固废物的再利用第76-78页
     ·绿化与造景第76-77页
     ·变废为宝第77-78页
     ·回填处理第78页
   ·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第78-83页
     ·废水处理第79-80页
     ·雨水收集第80-81页
     ·净化技术第81-83页
   ·废弃地中环境系统的再生思考第83-85页
     ·和谐性能增强第83-84页
     ·场地生态特色营建第84页
     ·图底关系的拓展第84-85页
小结第85-86页
5 矿业废弃地建筑与环境再生的对策与模式总结第86-99页
   ·再生对策第86-92页
     ·构建废弃地生态化的整体设计第86-87页
     ·功能更新与职能转换第87-89页
     ·注重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第89-90页
     ·软、硬环境的结合第90-91页
     ·设定对策概念模型框架第91-92页
   ·模式总结第92-99页
     ·次生湿地模式第93-94页
     ·农林渔复垦模式第94-95页
     ·创意产业文化模式第95-96页
     ·工业遗产地旅游模式第96-97页
     ·城市开放空间模式第97-98页
     ·博物馆模式第98-99页
小结第99-100页
6 矿业废弃地再生的价值反思与政策措施第100-111页
   ·再生价值反思第100-105页
     ·社会经济价值第100-101页
     ·历史文化价值第101-102页
     ·生态环境价值第102-103页
     ·美学价值第103-105页
   ·管理与政策措施第105-111页
     ·健全法规第105页
     ·政府支持第105-108页
     ·评价标准第108-109页
     ·资金筹措第109-110页
     ·市场营运第110-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结语与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7页
附录A:矿业型工业废弃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117-121页
附录B:我国矿业型工业废弃地改造一览表第121-12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位论文情况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街坊式组团”在小城镇住区设计中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城市综合体建筑立体式入口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