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提出及研究范围 | 第9-10页 |
·课题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城市综合体 | 第10-11页 |
·建筑入口空间 | 第11页 |
·综合体建筑的立体式入口空间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国外理论背景 | 第12页 |
·国内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城市综合体建筑发展沿革及开发模式 | 第17-29页 |
·发展沿革 | 第17-21页 |
·古希腊时期——起源 | 第17-18页 |
·工业革命以后——兴起 | 第18页 |
·20世纪60年代后——飞跃 | 第18-21页 |
·开发模式类型 | 第21-27页 |
·交通枢纽型 | 第21-23页 |
·自然资源型 | 第23-24页 |
·文化历史资源型 | 第24-25页 |
·商业购物型 | 第25-26页 |
·超高层综合体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城市综合体建筑立体式入口空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42页 |
·建筑周边环境要素 | 第29-33页 |
·道路 | 第29-30页 |
·广场 | 第30-31页 |
·人行天桥 | 第31-32页 |
·地下交通 | 第32-33页 |
·建筑周边地区的城市交通环境 | 第33-35页 |
·步行交通方式 | 第33-34页 |
·机动车交通方式 | 第34页 |
·轨道交通方式 | 第34页 |
·交通站点设置 | 第34-35页 |
·综合体建筑在城市中的布局 | 第35-38页 |
·点状布局 | 第35页 |
·带状布局 | 第35-36页 |
·块状布局 | 第36-37页 |
·组合布局 | 第37-38页 |
·功能的空间分布模式 | 第38-40页 |
·叠层模式 | 第38-39页 |
·平面模式 | 第39页 |
·立体模式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城市综合体建筑立体式入口空间类型研究 | 第42-66页 |
·入口空间构成 | 第42-47页 |
·过渡空间 | 第42页 |
·入口标识 | 第42-43页 |
·交通分流空间 | 第43-47页 |
·入口空间形态 | 第47-61页 |
·平面布局 | 第48-49页 |
·剖面关系 | 第49-54页 |
·城市综合体建筑立体式入口组合案例 | 第54-61页 |
·入口过渡空间的配套设计 | 第61-65页 |
·园林绿化 | 第61-62页 |
·水景 | 第62-63页 |
·雕塑 | 第63-64页 |
·停车库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国内城市综合体建筑立体式入口设计的问题与思考 | 第66-71页 |
·我国城市综合体建筑立体式入口设计现存问题 | 第66-67页 |
·整体开发意识不强 | 第66页 |
·城市文脉的缺失与殖民文化的拼凑 | 第66-67页 |
·技术手段与管理水平的不足 | 第67页 |
·对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立体式入口空间设计的建议与思考 | 第67-71页 |
·更新观念思路 | 第67页 |
·结合城市特点 | 第67-68页 |
·完善设计规范 | 第68页 |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 第68-69页 |
·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 第69-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附录一:图片来源 | 第72-76页 |
附录二: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