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高层钢结构概述 | 第10-14页 |
·高层钢结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高层钢结构发展特点 | 第11-12页 |
·高层钢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 第12-14页 |
·部分钢结构及其用钢量 | 第14页 |
·大型支撑—高层钢结构 | 第14-19页 |
·大型支撑在高层钢结构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大型支撑的耗能减震设计 | 第18-19页 |
·大型支撑—高层钢结构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高层钢结构模型设计及反应谱分析 | 第21-32页 |
·模型基本设计要求 | 第21-24页 |
·模型荷载定义 | 第21页 |
·模型材料定义 | 第21页 |
·模型空间布置 | 第21-24页 |
·模型设计要点 | 第24-25页 |
·模型设计结果 | 第25-27页 |
·模型截面的确定 | 第25-27页 |
·用钢量统计 | 第27页 |
·模态和反应谱分析 | 第27-31页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钢结构模型的Pushover分析 | 第32-52页 |
·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SAP2000中的实现 | 第32-36页 |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第32-34页 |
·Pushover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施过程 | 第34页 |
·Pushover分析中非线性在SAP2000中的实现 | 第34-36页 |
·失效模式及判断准则 | 第36-37页 |
·失效模式的定义 | 第36页 |
·高层建筑钢结构地震失效准则 | 第36-37页 |
·Pushover分析下结构整体抗震能力 | 第37页 |
·本文中Pushover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7-42页 |
·Pushover分析模型中铰属性的修改 | 第37-40页 |
·Pushover分析中的侧向力分布模式 | 第40-42页 |
·罕遇地震下模型的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42-47页 |
·罕遇地震下性能点的确定 | 第42-45页 |
·罕遇地震下模型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结构的失效模式分析与整体抗震能力 | 第47-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大型支撑刚度和连接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2-58页 |
·分析模型 | 第52-54页 |
·模态和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54-56页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55-56页 |
·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大型支撑空间的分布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8-66页 |
·支撑布置方案 | 第58-59页 |
·模态和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59-61页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60-61页 |
·罕遇地震下模型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61-63页 |
·模型的失效模式分析与整体抗震能力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大型防屈曲支撑的耗能减震分析 | 第66-77页 |
·防屈曲支撑简介及其在SAP2000中的模拟 | 第66-71页 |
·防屈曲支撑的简介 | 第66-69页 |
·SAP2000中防屈曲支撑的模拟 | 第69-70页 |
·模型防屈曲支撑的连接及应力应变关系 | 第70-71页 |
·防屈曲支撑结构模型 | 第71-72页 |
·罕遇地震下模型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72-74页 |
·模型的失效模式分析与整体抗震能力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