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制度供给与行为逻辑--当前利益受损农民工的利益抗争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一、导论第10-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三) 研究思路第16-17页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二、农民工利益受损及其抗争第19-26页
    (一) 农民工利益受损状况第19-23页
        1. 就业受排斥第19页
        2. 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第19-20页
        3. 劳动强度大,休息休假得不到保障第20-21页
        4. 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第21页
        5. 福利待遇覆盖面窄第21-22页
        6. 教育培训未得到有效保障第22页
        7. 政治参与未得到充分实现第22-23页
    (二) 农民工利益抗争第23-26页
        1. 欠薪与农民工抗争第23-24页
        2. 福利待遇差与农民工抗争第24页
        3. 超强劳动与农民工抗争第24-26页
三、农民工利益抗争的路径选择第26-34页
    (一) 农民工利益抗争的渠道第26-29页
        1. 制度内的抗争渠道第26-28页
        2. 制度外的抗争渠道第28-29页
    (二) 农民工利益抗争的路径选择第29-31页
        1. “先制度”第30页
        2. “后制度外”第30页
        3. “再制度”第30-31页
    (三) 农民工利益抗争的特点第31-34页
        1. 抗争行为的被动反应性第31-32页
        2. 抗争方式的制度导向性第32页
        3. 抗争动机的经济利益性第32-34页
四、农民工利益抗争行为的生成逻辑第34-40页
    (一) 结构力量与结社力量薄弱第34-37页
    (二) 制度供给与制度缺失第37-38页
    (三) 制度文本与实践背离第38-40页
五、农民工利益保护第40-43页
    (一) 结构增权第40-41页
    (二) 结社增权第41-42页
    (三) 优化制度供给与制度实践第42-43页
六、小结与讨论第43-48页
    (一) 小结第43-45页
        1. 农民工利益受损与利益抗争的多元化第43-44页
        2. 农民工抗争逻辑:先制度、后制度外、再制度第44-45页
        3. 农民工利益保护:对农民工进行增权第45页
    (二) 讨论第45-48页
        1. 国家政府与农民工关系不对等第45-46页
        2. 制度与市场的双重排斥第46页
        3. 制度外抗争与制度完善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WK企业为案例
下一篇: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保利地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