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AtCIPKL在乙烯合成中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一、前言第13-21页
    1.1 CIPKs激酶参与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的研究第13-17页
    1.2 乙烯的合成及参与植物发育功能的研究第17-20页
        1.2.1 乙烯的合成研究第17-18页
        1.2.2 乙烯信号的转导第18-19页
        1.2.3 ACC氧化酶的功能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20-21页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1-27页
    2.1 植物材料第21页
    2.2 实验中使用的菌株和相关载体第21页
    2.3 实验所需的生物酶第21页
    2.4 化学试剂及其他材料第21页
    2.5 常用的储存液第21-25页
    2.6 常用的培养基第25-26页
    2.7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第26-27页
三、实验方法第27-40页
    3.1 拟南芥种子的筛选和种植第27页
    3.2 拟南芥RNA的提取、消化、逆转录(实验所用耗材均需DEPC水处理)第27-28页
    3.3 基因的扩增第28-29页
    3.4 酵母双杂交筛选AtCIPKL互作蛋白第29-30页
        3.4.1 构建相关质粒第29页
        3.4.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并转化感受态细胞第29-30页
    3.5 pGBKT7-AtCIPKL自激活实验及毒性检测第30-31页
        3.5.1 酵母细胞感受态的制备及质粒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第30页
        3.5.2 AtCIPKL诱饵蛋白的自激活检测第30页
        3.5.3 毒性检测第30-31页
    3.6 酵母结合实验筛选互作蛋白第31-33页
        3.6.1 诱饵细胞与宿主文库细胞的结合第31页
        3.6.2 结合效率的测定第31页
        3.6.3 阳性克隆的鉴定第31-32页
        3.6.4 回交实验验证相互作用第32页
        3.6.5 对筛选蛋白的分析第32-33页
    3.7 AtCIPKL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转化第33页
        3.7.1 AtCIPKL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3页
        3.7.2 PMD-AtCIPKL质粒转化农杆菌第33页
        3.7.3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33页
        3.7.4 拟南芥转基因阳性苗的鉴定和种子的收取第33页
    3.8 AtCPKL过量表达拟南芥及CIPKL插入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分析第33-34页
    3.9 体内乙烯和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34页
        3.9.1 气态乙烯含量的测定第34页
        3.9.2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34页
    3.10 AtCIPKL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模式的分析第34-35页
        3.10.1 拟南芥AtCIPKL启动子的调取第34页
        3.10.2 构建AtCIPKL:GUS融合表达载体第34-35页
        3.10.3 阳性苗的GUS活性鉴定第35页
        3.10.4 不同激素处理下AtCIPKL在拟南芥中表达模式的变化第35页
    3.11 AtCIPKL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第35-36页
        3.11.1 AtCIPKL-GFP融合载体的构建第35页
        3.11.2 烟草下表皮注射观察亚细胞定位第35-36页
    3.12 AtCIPKL和AtACO2蛋白相互作用验证第36页
        3.12.1 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相互作用第36页
        3.12.2 BiFC实验验证第36页
    3.13 AtCIPKL和AtACO2蛋白纯化第36-40页
        3.13.1 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页
        3.13.2 目的蛋白的诱导和表达检测第36-38页
        3.13.3 MBP标签蛋白的纯化第38-39页
        3.13.4 His标签蛋白的大量纯化第39-40页
四、实验结果第40-58页
    4.1 AtCIPKL基因启动子分析第40-42页
        4.1.1 AtCIPKL启动子的克隆和pBI101-AtCIPKLP载体的构建第40页
        4.1.2 pBI101-AtCIPKLP转化拟南芥第40-41页
        4.1.3 AtCIPKL启动子在不同处理下的活性变化分析第41-42页
    4.2 AtCIPKL基因的提取第42页
    4.3 拟南芥AtCIPKL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42-44页
        4.3.1 拟南芥AtCIPKL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2-43页
        4.3.2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第43-44页
    4.4 AtCIPKL过量表达转基因的表型分析第44-47页
    4.5 AtCIPKL的亚细胞定位第47-48页
        4.5.1 pBI121-AtCIPKL:GFP融合载体的构建第47-48页
        4.5.2 烟草下表皮注射观察荧光表达第48页
    4.6 酵母双杂交筛选AtCPKL互作蛋白第48-53页
        4.6.1 酵母自激活实验及毒性检测第48-50页
        4.6.2 插入片段大小的确定第50-51页
        4.6.3 回交实验验证互作蛋白第51页
        4.6.4 互作蛋白的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第51-53页
    4.7 AtCIPKL和AtACO2相互作用第53-54页
        4.7.1 pGADT7-AtACO2载体的构建第53页
        4.7.2 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第53-54页
        4.7.3 BiFC实验验证相互作用第54页
    4.8 AtCIPKL和AtACO2的蛋白诱导和纯化第54-58页
        4.8.1 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4-55页
        4.8.2 蛋白诱导表达检测第55-57页
        4.8.3 Western杂交检测目的标签蛋白第57-58页
五、讨论第58-60页
    5.1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AtCIPKI互作蛋白第58页
    5.2 AtCIPKL参与到乙烯合成第58-59页
    5.3 油菜素内酯调控AtCIPKL的表达第59页
    5.4 AtCIPKL通过与AtACO2相互作用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硕士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附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junction特征的路面箭头标记检测和识别
下一篇:集胞藻铁通透酶FTR1的鉴定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