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基于L-junction特征的路面箭头标记检测和识别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箭头标记的检测难点第11-1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3-15页
第2章 检测模型和图像预处理第15-25页
    2.1 检测模型流程第15-16页
    2.2 L-junction的基本概念第16-18页
    2.3 图像逆透视变换第18-21页
        2.3.1 M.Bertozzi的IPM公式一第18-20页
        2.3.2 徐友春的IPM公式二第20-21页
    2.4 图像二值化第21-23页
        2.4.1 传统图像二值化方法第21-22页
        2.4.2 局部中值阈值二值化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3章 L-junction的检测和遍历第25-30页
    3.1 L-junction的检测第25-28页
        3.1.1 候选L-junction位置的检测第25-26页
        3.1.2 L-junction分支搜索第26-28页
    3.2 L-junction的遍历第28-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L-junction链的编码和相似度的计算第30-42页
    4.1 相似度计算-权重编辑距离算法第30-31页
    4.2 角度编码及权重编辑距离计算第31-34页
        4.2.1 L-junction链角度编码第31-33页
        4.2.2 角度编码的权重编辑距离计算第33-34页
    4.3 拓扑编码及权重编辑距离计算第34-37页
        4.3.1 L-junction链拓扑编码第34-35页
        4.3.2 拓扑编码的权重编辑距离计算第35-37页
    4.4 改进方法编码及权重编辑距离计算第37-40页
        4.4.1 改进L-junction编码方法第37-39页
        4.4.2 改进方法的权重编辑距离计算第39-40页
    4.5 三种编码方法的比较第40-41页
    4.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实验准备和实验结果第42-52页
    5.1 实验准备第42-43页
    5.2 实验结果第43-51页
    5.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opMetal2Minus芯片中单引脚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下一篇:拟南芥AtCIPKL在乙烯合成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