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湿地概述 | 第12页 |
1.1.1 湿地简介 | 第12页 |
1.1.2 水生植物简介 | 第12页 |
1.2 水生植物根际细菌研究 | 第12-14页 |
1.2.1 根际效应 | 第12-13页 |
1.2.2 水生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氮循环概述 | 第14-17页 |
1.3.1 湿地氮循环过程 | 第14-15页 |
1.3.2 氮循环相关微生物 | 第15-16页 |
1.3.3 氮循环相关酶及功能基因简介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2. 挺水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比较 | 第18-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挺水植物及沉积物 | 第18页 |
2.1.2 主要药品试剂 | 第18页 |
2.1.3 主要分析仪器及规格 | 第18-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2.2.1 试验地点 | 第19页 |
2.2.2 试验设置 | 第19页 |
2.2.3 沉积物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2.4 根际土的采集及保存 | 第19页 |
2.2.5 根际土总DNA的提取纯化 | 第19-20页 |
2.2.6 miseq高通量测序 | 第20页 |
2.2.7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 第20-21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1-34页 |
2.3.1 根际土总DNA的提取结果 | 第21-23页 |
2.3.2 有效序列及OTU组成 | 第23-24页 |
2.3.3 根际细菌组成的α-多样性指数 | 第24-25页 |
2.3.4 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 第25-34页 |
2.4 讨论与结论 | 第34-36页 |
3. 挺水植物根际氮循环相关功细菌的丰度研究 | 第36-50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3.1.1 植物及沉积物 | 第36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6-40页 |
3.2.1 试验地点 | 第36页 |
3.2.2 试验设置 | 第36-37页 |
3.2.3 沉积物理化指标测定 | 第37页 |
3.2.4 根际土的采集及保存 | 第37页 |
3.2.5 根际土总DNA的提取纯化 | 第37页 |
3.2.6 氮循环相关基因及PCR特异引物的选择 | 第37-38页 |
3.2.7 氮循环相关基因的PCR扩增 | 第38页 |
3.2.8 已知拷贝数的氮循环相关基因的标准物质制备 | 第38-39页 |
3.2.9 氮循环相关基因的荧光定量 | 第39-40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40-48页 |
3.3.1 根际土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第40-42页 |
3.3.2 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 | 第42-44页 |
3.3.3 16S rDNA的绝对定量 | 第44-45页 |
3.3.4 氮循环功能基因的绝对定量 | 第45-48页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