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国家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 第15-22页 |
一、贫困理论 | 第15-20页 |
(一) 贫困的内涵 | 第15-17页 |
(二) 贫困类型 | 第17-18页 |
(三) 贫困标准 | 第18-19页 |
(四) 贫困的测度 | 第19-20页 |
二、反贫困理论 | 第20-22页 |
(一)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页 |
(二)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20-21页 |
(三) “赋权”反贫困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老挝国家贫困现状及反贫困实践 | 第22-36页 |
一、老挝国家贫困的现状 | 第22-30页 |
(一) 老挝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二) 老挝国家贫困的现状及特征 | 第25-28页 |
(三) 老挝贫困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二、老挝国家反贫困的实践 | 第30-36页 |
(一) 老挝扶贫开发的历史沿革 | 第30-34页 |
(二) 老挝反贫困的政策实践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老挝国家反贫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一、致贫原因更加复杂且多重交织 | 第36-37页 |
二、政府在扶贫理念上的偏差与模糊 | 第37页 |
三、政府干预效果不断下降 | 第37-38页 |
四、政府主导易导致扶贫目标偏离或变异 | 第38页 |
五、市场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日益增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中国反贫困政策及对老挝的启示 | 第39-46页 |
一、中国贫困问题的存在 | 第39-41页 |
(一) 贫困空间分布较为集中 | 第39页 |
(二) 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 第39-40页 |
(三) 重点区域的贫困现状更加严峻 | 第40页 |
(四) 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第40-41页 |
二、中国的反贫困政策 | 第41-44页 |
(一) 对贫困问题的高度重视 | 第41-43页 |
(二) 对贫困的积极干预 | 第43页 |
(三) 注重对人力资本投资 | 第43-44页 |
三、中国反贫困政策的成效 | 第44-45页 |
四、中国反贫困政策对老挝的启示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提高老挝国家反贫困成效的对策建议 | 第46-52页 |
一、扶贫制度设计要更合理 | 第46页 |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责任与行为 | 第46-47页 |
三、完善政府反贫困运作机制 | 第47页 |
四、防止扶贫目标偏离或变异 | 第47-48页 |
(一) 规范财政政策,制定合理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 第47-48页 |
(二) 进一步提高老挝政府反贫困的效率 | 第48页 |
五、引入脱贫能力建设,投资于人力资本 | 第48-50页 |
(一)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 第48-49页 |
(二) 强化农村义务教育 | 第49页 |
(三) 加强职业教育 | 第49-50页 |
六、政府扶贫模式、行为多样化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