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人面桃花》语言修辞艺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1.1 格非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1.2 格非《人面桃花》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人面桃花》词语与修辞 | 第13-24页 |
2.1 动词与修辞 | 第13-16页 |
2.1.1 动词与人物描写 | 第13-15页 |
2.1.2 动词与环境描写 | 第15-16页 |
2.2 象声词与修辞 | 第16-20页 |
2.2.1 象声词与人物描写 | 第17-18页 |
2.2.2 象声词与环境描写 | 第18-20页 |
2.3 词语超常搭配与修辞 | 第20-24页 |
2.3.1 语义超常搭配 | 第20-21页 |
2.3.2 词性超常搭配 | 第21-24页 |
3 《人面桃花》句式衔接与修辞 | 第24-30页 |
3.1 别有深意的句式逻辑 | 第24-26页 |
3.1.1 荒谬的因果关系 | 第24-26页 |
3.1.2 滑稽的论证逻辑 | 第26页 |
3.2 画龙点睛的注释 | 第26-30页 |
3.2.2 注释说明历史文物 | 第28页 |
3.2.3 注释说明历史人物 | 第28-30页 |
4 《人面桃花》标点与修辞 | 第30-41页 |
4.1 标点符号连用 | 第30-33页 |
4.1.1 标点符号连用表语气 | 第30-32页 |
4.1.2 标点符号连用表情感 | 第32-33页 |
4.2 省略号和破折号 | 第33-41页 |
4.2.1 省略号 | 第33-36页 |
4.2.2 破折号 | 第36-41页 |
5 《人面桃花》修辞格 | 第41-65页 |
5.1 比喻 | 第41-47页 |
5.1.1 比喻结构分析 | 第41-43页 |
5.1.2 喻体类型分析 | 第43-47页 |
5.2 仿拟 | 第47-50页 |
5.2.1 仿词 | 第47-48页 |
5.2.2 仿语 | 第48-49页 |
5.2.3 仿篇 | 第49-50页 |
5.3 反复 | 第50-53页 |
5.3.1 词组反复 | 第50-51页 |
5.3.2 句式反复 | 第51-53页 |
5.4 引用 | 第53-56页 |
5.4.1 直接引用 | 第54-55页 |
5.4.2 间接引用 | 第55-56页 |
5.5 借代 | 第56-65页 |
5.5.1 旁借 | 第57-61页 |
5.5.2 对代 | 第61-65页 |
6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