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1、资料来源 | 第13页 |
2、病例选择 | 第13-14页 |
3、试验药物 | 第14页 |
4、实验分组 | 第14-15页 |
5、随机化及盲法设计 | 第15页 |
6、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7、安全性观察 | 第16页 |
8、统计分析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24页 |
1、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 | 第17-18页 |
2、患者术后疼痛及镇痛效果的分析 | 第18-20页 |
1)术后女性患者VAS评分比较 | 第18-19页 |
2)术后男性患者VAS评分比较 | 第19-20页 |
3、术后 12h、24h尿道疼痛的随访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1)女性患者术后 12h、24h尿道疼痛的随访 | 第20页 |
2)男性患者术后 12h、24h尿道疼痛的随访 | 第20-21页 |
4、术后患者中度以上疼痛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5、患者二次手术意愿比较 | 第22页 |
6、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29页 |
一、膀胱镜检查的疼痛机制及镇痛方案的选择 | 第24-25页 |
二、帕瑞昔布应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机制 | 第25-26页 |
三、帕瑞昔布在门诊膀胱镜应用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 第26-27页 |
四、不足与展望 | 第27-29页 |
全文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综述 | 第32-43页 |
一、镇痛作用机制 | 第32-33页 |
二、药代动力学 | 第33-34页 |
三、临床应用 | 第34-36页 |
1、帕瑞昔布与炎性应激反应 | 第34页 |
2、帕瑞昔布与超前镇痛 | 第34-35页 |
3、帕瑞昔布与术后镇痛 | 第35页 |
4、帕瑞昔布与躁动 | 第35-36页 |
四、安全性评估 | 第36-37页 |
五、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