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结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2-14页 |
2 我国关联交易披露概述 | 第14-2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关联方关系的界定 | 第14页 |
2.1.2 关联交易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3 关联交易的披露 | 第15页 |
2.2 我国关联交易披露规范 | 第15-18页 |
2.2.1 财政部制订的关联交易披露制度 | 第15-17页 |
2.2.2 证监会制订的关联交易披露制度 | 第17-18页 |
2.3 我国关联交易披露的原则与内容 | 第18-20页 |
2.3.1 关联交易披露的原则 | 第18-19页 |
2.3.2 关联交易披露的内容 | 第19-20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的现状和问题 | 第20-27页 |
3.1 样本选择 | 第20页 |
3.2 样本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总体情况 | 第20-21页 |
3.3 样本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具体情况 | 第21-24页 |
3.3.1 样本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披露情形 | 第22-23页 |
3.3.2 样本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定价政策及依据的披露情形 | 第23-24页 |
3.4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的问题 | 第24-27页 |
3.4.1 关联方范围披露不全面 | 第24-25页 |
3.4.2 关联交易要素披露不完整可比性差 | 第25页 |
3.4.3 关联交易披露不真实较混乱 | 第25-26页 |
3.4.4 关联交易披露不及时 | 第26-27页 |
4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的因素 | 第27-33页 |
4.1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失衡 | 第27-29页 |
4.1.1 股本结构比例失衡致使关联交易披露不透明 | 第27-28页 |
4.1.2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4.2 政府监管和法律规范存在漏洞 | 第29-30页 |
4.2.1 政府监管乏力造成披露不及时 | 第29-30页 |
4.2.2 法规制度不完善造成关联交易披露混乱不全面 | 第30页 |
4.3 社会中介机构未起到监督作用 | 第30-33页 |
4.3.1 社会审计未对关联交易的公允起到监督作用 | 第30-31页 |
4.3.2 资产评估机构未对定价政策的合理性起到制约作用 | 第31-33页 |
5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 第33-38页 |
5.1 建立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第33-35页 |
5.1.1 建立对大股东制衡机制 | 第33-34页 |
5.1.2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34页 |
5.1.3 确保监事会工作的独立性和职责的明确 | 第34-35页 |
5.2 提高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和完善法律法规 | 第35-36页 |
5.2.1 增强政府监管机构对关联交易披露的监管力度 | 第35页 |
5.2.2 加大对关联交易披露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 第35-36页 |
5.2.3 完善关联交易的法律法规确保披露的充分性 | 第36页 |
5.3 加强中介结构的监督作用提高披露质量 | 第36-38页 |
5.3.1 建立行业信用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诚信 | 第36-37页 |
5.3.2 确保关联交易独立审计保证披露的真实性 | 第37页 |
5.3.3 加强行业监管和惩罚措施提高违规成本 | 第37-38页 |
6 小结和展望 | 第38-40页 |
6.1 研究小结 | 第38-3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