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可达性的哈尔滨主城区公共绿地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0-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22-25页 |
第2章 城市公共绿地可达性基础研究 | 第25-36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 | 第25-28页 |
2.1.1 公共绿地的界定与分类 | 第25-26页 |
2.1.2 可达性的概念与分类 | 第26-27页 |
2.1.3 老年人的定义与分类 | 第27-28页 |
2.2 公共绿地可达性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2.2.1 公共绿地类型与分布 | 第28-29页 |
2.2.2 路网与土地利用性质 | 第29页 |
2.2.3 常住人口分布与属性 | 第29-30页 |
2.3 公共绿地可达性评价方法 | 第30-35页 |
2.3.1 统计指标法 | 第30页 |
2.3.2 旅行费用法 | 第30-32页 |
2.3.3 最小距离法 | 第32-33页 |
2.3.4 引力模型法 | 第33页 |
2.3.5 评价方法选择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老年人冬季公共绿地可达性分析 | 第36-58页 |
3.1 研究区域范围界定 | 第36-39页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6-37页 |
3.1.2 绿地建设概况 | 第37页 |
3.1.3 研究对象选择 | 第37-39页 |
3.2 老年人公共绿地出行调研 | 第39-43页 |
3.2.1 公园绿地出行调研 | 第39-42页 |
3.2.2 广场绿地、其它绿地出行调研 | 第42-43页 |
3.2.3 统计分析结果汇总 | 第43页 |
3.3 相关指标采集 | 第43-46页 |
3.3.1 可达性衡量标准选择 | 第44-45页 |
3.3.2 可达性评价指标采集 | 第45页 |
3.3.3 阻力因素标准选择 | 第45-46页 |
3.4 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 | 第46-48页 |
3.4.1 公共绿地数据集构建 | 第46-47页 |
3.4.2 人口分布数据集构建 | 第47页 |
3.4.3 交通网络数据集构建 | 第47-48页 |
3.5 统计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3.5.1 步行可达性分析 | 第48-50页 |
3.5.2 步行可达性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3.5.3 非机动车可达性分析 | 第52-56页 |
3.5.4 机动车可达性分析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哈尔滨市主城区公共绿地系统优化 | 第58-78页 |
4.1 主城区公共绿地系统优化策略 | 第58-66页 |
4.1.1 公共绿地空间布局优化 | 第58-61页 |
4.1.2 绿色街道交通网络完善 | 第61-64页 |
4.1.3 游憩绿网系统初步构建 | 第64-66页 |
4.2 分区公共绿地系统优化方案 | 第66-76页 |
4.2.1 优化方案研究区域选择 | 第66-68页 |
4.2.2 分区路网结构体系完善 | 第68-70页 |
4.2.3 分区街旁绿地布局优化 | 第70-74页 |
4.2.4 分区游憩绿网体系构建 | 第74-76页 |
4.3 优化前后可达性对比分析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