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

日中轻小说的源流及影响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1页
    一、选题缘由与价值第8-9页
    二、研究综述第9-10页
    三、创新之处第10-11页
第一章 轻小说的源流第11-22页
    第一节 轻小说的起源第11-15页
        一、轻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1-12页
        二、轻小说的诞生第12-15页
            (一)“轻小说”定义的模糊性第12-13页
            (二) 轻小说诞生的契机第13-15页
    第二节 轻小说的流变第15-22页
        一、轻小说的发端期第15页
        二、轻小说的成型期第15-16页
        三、轻小说的膨胀转型期第16-22页
            (一) 题材的转型第16-17页
            (二) 轻小说传播方式的转型第17-18页
            (三)轻小说出现的畸变第18-22页
第二章 日本轻小说对中国轻小说的影响第22-33页
    第一节 轻小说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第22-27页
        一、日本轻小说在中国的流行第22-23页
        二、中国轻小说的前身第23-25页
            (一) 日本漫画与少女言情的融合第24-25页
            (二) 错误解读导致的“被轻小说化”第25页
        三、轻小说由日本向中国的传播过渡第25-27页
            (一) 间接过渡第25-26页
            (二) 直接过渡第26-27页
    第二节 日本轻小说对中国轻小说创作的影响第27-33页
        一、创造的第一步——模仿第27-31页
            (一) 轻小说的人物塑造第27-29页
            (二) 轻小说的情节设置第29-31页
        二、对语言风格的影响第31-33页
第三章 中日轻小说的异同比较第33-52页
    第一节 中日轻小说的相同之处第33-44页
        一、题材的选择方面第33-37页
            (一)“异世界”类第33-35页
            (二) 日常吐槽类第35-36页
            (三) 校园后宫类第36-37页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第37-44页
            (一) 女性角色的塑造第37-41页
            (二) 男性角色的塑造第41-44页
    第二节 中日轻小说的相异之处第44-52页
        一、题材选择的差异第44-50页
            (一)日本轻小说偏爱的题材第44-47页
            (二)中国轻小说偏爱的选材第47-50页
        二、文章结构的差异第50-52页
            (一)视角的固定与转换第50-51页
            (二)长篇故事与单元剧第51-52页
第四章 对中国轻小说的前景展望第52-62页
    第一节 由日本轻小说观中国轻小说之发展第52-56页
        一、日本轻小说发展中值得借鉴的优势第52-55页
            (一)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第52-54页
            (二) 运用多种方式提升知名度第54-55页
        二、 值得注意的问题第55-56页
            (一) 与其他相似类型小说的竞争第55-56页
            (二) 刊载的杂乱第56页
    第二节 中国轻小说的自身优势第56-59页
        一、发展平台的多元化第56-57页
        二、可观的受众面第57-58页
        三、丰富的创作素材第58-59页
    第三节 对中国轻小说发展的构想第59-62页
        一、提升创作者素养第59-60页
        二、加强市场运作第60页
        三、转变传播方向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第65-77页
    附录A:中国青少年对轻小说的认知现状调查问卷第65-71页
    附录B:调查问卷数据(客观题)第71-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草原四种针茅传粉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