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流感病毒进化与传播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流感及流感病毒相关知识 | 第17-25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流感病毒概况 | 第17-20页 |
2.2.1 流感病毒简介 | 第17-19页 |
2.2.2 甲型流感流行史 | 第19-20页 |
2.3 流感病毒的变异 | 第20-21页 |
2.4 生物信息学研究 | 第21-23页 |
2.4.1 生物信息学简介 | 第22页 |
2.4.2 流感病毒数据库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人源甲型流感病毒蛋白质序列相似度分析方法 | 第25-43页 |
3.1 概述 | 第25-26页 |
3.2 两种蛋白质序列特征提取方法 | 第26-31页 |
3.2.1 基于k词的蛋白质序列特征提取方法 | 第26-27页 |
3.2.2 基于氨基酸物理化学性质的特征提取方法 | 第27-31页 |
3.3 特征提取方法在序列相似度分析中的应用 | 第31-41页 |
3.3.1 序列相似度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3.3.2 ND5蛋白质样本的相似度分析 | 第34-39页 |
3.3.3 流感病毒样本的相似度分析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人源甲型流感病毒传播网络分析方法 | 第43-63页 |
4.1 概述 | 第43页 |
4.2 新旧两类病毒毒株的分离 | 第43-48页 |
4.2.1 毒株样本的获取 | 第44-45页 |
4.2.2 毒株经纬度信息的获取 | 第45页 |
4.2.3 基于PCA降维的子群划分方法 | 第45-48页 |
4.3 流感病毒传播网络的建立 | 第48-56页 |
4.3.1 节点的确定 | 第48-50页 |
4.3.2 节点连通情况的确定 | 第50-53页 |
4.3.3 边长的计算方法 | 第53-56页 |
4.4 流感病毒传播网络的特征指标 | 第56-62页 |
4.4.1 度 | 第56-59页 |
4.4.2 传播距离 | 第59-61页 |
4.4.3 传播时间 | 第61页 |
4.4.4 传播速率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人源甲型流感病毒传播行为分析(1975-2015) | 第63-74页 |
5.1 概述 | 第63-64页 |
5.2 全球背景下H1N1病毒传播行为分析 | 第64-70页 |
5.2.1 H1N1大样本的序列聚类及子群划分 | 第64-67页 |
5.2.2 H1N1流感病毒传播子网的建立 | 第67页 |
5.2.3 H1N1流感病毒传播行为特征分析 | 第67-70页 |
5.3 全球背景下H3N2病毒传播行为分析 | 第70-73页 |
5.3.1 H3N2大样本的序列聚类及子群划分 | 第71页 |
5.3.2 H3N2流感病毒传播子网的建立 | 第71页 |
5.3.3 H3N2流感病毒传播行为特征分析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 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