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的定位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2.1 “北斗一号”系统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北斗二代”系统概况 | 第11-12页 |
1.2.3 新一代北斗系统概况 | 第12页 |
1.3 卫星定位相关理论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3.1 差分定位理论 | 第12-13页 |
1.3.2 模糊度解算理论与方法 | 第13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北斗系统概述 | 第15-20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北斗系统标准 | 第15-17页 |
2.2.1 坐标系统 | 第15-16页 |
2.2.2 时间系统 | 第16-17页 |
2.3 北斗系统空间构成 | 第17页 |
2.4 卫星瞬时位置解算 | 第17-19页 |
2.4.1 非GEO卫星位置计算 | 第18页 |
2.4.2 GEO卫星位置计算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RTK概述 | 第20-28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北斗载波测量 | 第20-21页 |
3.3 观测误差及改正 | 第21-22页 |
3.3.1 与卫星相关误差 | 第21-22页 |
3.3.2 与接收机相关误差 | 第22页 |
3.3.3 传播过程相关误差 | 第22页 |
3.4 RTK模型建立 | 第22-25页 |
3.5 周跳探测与修复 | 第25-27页 |
3.5.1 周跳的产生 | 第25页 |
3.5.2 周跳的检测与修复 | 第25-2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模糊度解算研究 | 第28-42页 |
4.1 引言 | 第28页 |
4.2 最小二乘法估计 | 第28-29页 |
4.3 LAMBDA算法 | 第29-30页 |
4.3.1 模糊度降相关 | 第29页 |
4.3.2 模糊度搜索 | 第29-30页 |
4.4 模糊度降相关算法的改进 | 第30-36页 |
4.4.1 逆整数C holesky算法 | 第30-31页 |
4.4.2 LLL降相关算法 | 第31页 |
4.4.3 改进LLL降相关算法 | 第31-33页 |
4.4.4 数值实验分析 | 第33-36页 |
4.5 新的模糊度股定算法的提出 | 第36-41页 |
4.5.1 标准人工鱼群算法 | 第36-37页 |
4.5.2 改进人工鱼群算法 | 第37-38页 |
4.5.3 数值实验分析 | 第38-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北斗定位算法系统仿真 | 第42-46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42-44页 |
5.2.1 RIN EX格式 | 第42-43页 |
5.2.2 算法流程设计 | 第43-44页 |
5.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