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综述 | 第11-21页 |
1.1 生物入侵 | 第11-12页 |
1.1.1 生物入侵的过程 | 第11页 |
1.1.2 生物入侵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 植物入侵及机制 | 第12-13页 |
1.2.1 植物入侵的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植物入侵的机制 | 第13页 |
1.3 化感作用和新武器假说 | 第13-15页 |
1.3.1 化感作用 | 第13-14页 |
1.3.2 新武器假说 | 第14-15页 |
1.4 紫茎泽兰及其入侵机制 | 第15-17页 |
1.4.1 紫茎泽兰的分布及危害 | 第15-17页 |
1.4.2 紫茎泽兰入侵机制 | 第17页 |
1.5 莽草酸途径 | 第17-18页 |
1.6 苯丙烷代谢途径 | 第18-21页 |
第一章 紫茎泽兰化感基因C4H的克隆 | 第21-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37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21-22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2-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3.1 紫茎泽兰总RNA提取 | 第37页 |
3.2 紫茎泽兰总RNA第一条链cDNA的合成及actin检测 | 第37页 |
3.3 紫茎泽兰C4H基因保守序列扩增 | 第37-38页 |
3.4 紫茎泽兰C4H 3'RACE和5'RACE结果 | 第38-39页 |
3.5 紫茎泽兰C4H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检测 | 第39-41页 |
3.6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1-43页 |
3.7 羟基泽兰酮对C4H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 | 第43页 |
3.8 紫茎泽兰C4H基因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3-45页 |
3.9 Southern印记杂交确定紫茎泽兰C4H基因组内拷贝数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二章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 第48-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5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48-5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0-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71页 |
2.1 EaCHS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获得 | 第55-58页 |
2.2 EaC4H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获得 | 第58-63页 |
2.3 EaCHS和EaC4H的RNAi载体获得 | 第63-66页 |
2.4 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烟草最佳浸染条件获得 | 第66-68页 |
2.5 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68-71页 |
3 讨论 | 第71-72页 |
第三章 转基因烟草中化感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及次生代谢物含量测定 | 第72-9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6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72-7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3-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9页 |
2.1 荧光定量反应中溶解曲线及标准曲线建立 | 第76-80页 |
2.2 EaCHS基因在烟草不同转基因株系中的CHS表达量 | 第80-82页 |
2.3 EaC4H基因在烟草不同转基因株系中的C4H表达量 | 第82-83页 |
2.4 EaCHS基因转烟草中化感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83-84页 |
2.5 HPLC法测定EaCHS转基因烟草中C4H酶活 | 第84-85页 |
2.6 HPLC法测定EaCHS基因转烟草中类黄酮含量 | 第85-86页 |
2.7 转EaC4H基因烟草中化感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86-89页 |
3 讨论 | 第89-92页 |
第四章 转基因烟草抗逆性能评价 | 第92-10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2-9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92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92-9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4页 |
2.1 EaCHS转基因烟草对非生物性胁迫抗性变化 | 第94-98页 |
2.2 EaC4H转基因烟草对非生物性胁迫抗性变化 | 第98-104页 |
3 讨论 | 第104-106页 |
全文总结 | 第106-107页 |
1. 本文结论 | 第106页 |
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