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电镀废水中有机物的来源 | 第14-16页 |
| ·电镀前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产生 | 第15页 |
| ·电镀工艺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产生 | 第15-16页 |
| ·电镀后处理工艺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产生 | 第16页 |
| ·电镀废水中有机物的种类 | 第16-18页 |
| ·电镀添加剂 | 第16-17页 |
| ·常见金属电镀液中的有机物 | 第17-18页 |
| ·电镀废水有机物的常用去除方法 | 第18-21页 |
| ·吸附法 | 第18-19页 |
| ·强化混凝法 | 第19-20页 |
| ·化学氧化法 | 第20-21页 |
| ·生化法 | 第21页 |
| ·光-Fenton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UV/Fenton反应机理 | 第21-22页 |
| ·UV/Fenton氧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4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26-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 ·实验水样 | 第28页 |
| ·模拟废水的配置 | 第28页 |
| ·实际废水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与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不同体系对模拟废水降解研究 | 第30-34页 |
| ·不同体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不同体系对COD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UV-Fenton降解模拟电镀废水的研究 | 第34-41页 |
| ·初始pH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H_2O_2的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Fe~(2+)与H_2O_2的摩尔配比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双氧水投加次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实际电镀废水的研究 | 第41-49页 |
| ·最佳条件下UV-Fenton体系对实际废水降解的研究 | 第41-42页 |
| ·UV-Fenton体系与Fenton体系处理实际废水的对比 | 第42-44页 |
| ·Fenton体系对实际废水降解的研究 | 第42页 |
| ·UV-Fenton体系中H_2O_2的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UV-Fenton体系中Fe~(2+)与H_2O_2的摩尔配比的影响 | 第43-44页 |
| ·UV-Fenton体系改良的对比研究 | 第44-47页 |
| ·不同草酸根离子量的对比实验研究 | 第45-46页 |
| ·不同H_2O_2投加量的对比实验研究 | 第46-47页 |
| ·不同pH值下的对比实验研究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