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桥梁震害介绍 | 第8-10页 |
1.2.1 桥梁震害和典型地震 | 第8-10页 |
1.2.2 桥梁抗震设计启示 | 第10页 |
1.3 桥梁减震控制的概念与原理 | 第10-11页 |
1.3.1 桥梁减震控制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 第10页 |
1.3.2 结构减震控制的分类与原理 | 第10-11页 |
1.4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1-14页 |
1.4.1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的起源 | 第11-12页 |
1.4.2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3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的应用 | 第13-14页 |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原理及减震效果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低屈服点钢耗能装置类型 | 第16-17页 |
2.3 低屈服点钢的特性及其耗能原理 | 第17-21页 |
2.4 装有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的钢框架的减震性能 | 第21-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计算理论 | 第25-44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时程分析法 | 第25-33页 |
3.2.1 时程分析法概述 | 第25-27页 |
3.2.2 输入地震波的选用及调整 | 第27-28页 |
3.2.3 耗能减震结构的恢复力模型 | 第28-32页 |
3.2.4 结构振动的数值积分法 | 第32-33页 |
3.3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设计步骤 | 第33-39页 |
3.3.1 适用范围 | 第33-34页 |
3.3.2 耗能减震桥梁需求阻尼比估计 | 第34-35页 |
3.3.3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数量估计和要求 | 第35-36页 |
3.3.4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的具体构造形式 | 第36页 |
3.3.5 桥墩的基底剪力与等效侧向刚度计算 | 第36-39页 |
3.3.6 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具体设计步骤 | 第39页 |
3.4 采用Midas模拟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可行性验证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安装有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的高墩连续梁桥减震分析 | 第44-59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安装有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的连续梁桥减震性能 | 第45-51页 |
4.2.1 工程概况 | 第45-46页 |
4.2.2 地震波的输入 | 第46-47页 |
4.2.3 结构特性 | 第47-51页 |
4.3 墩身的柔性对耗能装置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安装位置对耗能装置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53-56页 |
4.5 墩身高度对耗能装置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安装有低屈服点剪切耗能板的高墩连续刚构桥减震分析 | 第59-66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工程概况 | 第59-60页 |
5.3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0页 |
5.4 地震波的输入 | 第60-61页 |
5.5 结构特性 | 第61-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