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64页 |
1.1 引言 | 第18-19页 |
1.2 晶体工程学 | 第19-40页 |
1.2.1 晶体工程学的历史和发展 | 第19-21页 |
1.2.2 晶体工程学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1.2.3 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合成子 | 第22-28页 |
1.2.3.1 分子间相互作用 | 第22-25页 |
1.2.3.2 合成子 | 第25-27页 |
1.2.3.3 合成子策略和CSP结合应用 | 第27-28页 |
1.2.4 分子晶体的结晶过程 | 第28-40页 |
1.2.4.1 成核 | 第28-36页 |
1.2.4.2 生长 | 第36-38页 |
1.2.4.3 固态过程 | 第38-40页 |
1.3 分子复合物晶态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 第40-47页 |
1.3.1. 共晶复合物 | 第40-44页 |
1.3.2. 配位聚合物 | 第44-45页 |
1.3.3. 有机无机复合晶体 | 第45-47页 |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4页 |
第二章 共晶CuQ_2-TCNQ和CuQ_2-TCNB的设计、生长以及固态相变研究 | 第64-88页 |
2.1 引言 | 第64-67页 |
2.2 CuQ_2-TCNQ共晶的生长和SCSC相变 | 第67-78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2.2.2 CuQ_2-TCNQ晶体的生长 | 第67页 |
2.2.3 CuQ_2-TCNQ Form Ⅱ结构 | 第67-69页 |
2.2.4 CuQ2-TCNQ的SCSC相变 | 第69-78页 |
2.2.4.1 SCSC相变的原位SCXRD实验 | 第70-71页 |
2.2.4.2 SCSC相变的原位电镜分析 | 第71-72页 |
2.2.4.3 SCSC相变变形的方向性 | 第72-75页 |
2.2.4.4 SCSC相变的电荷转移 | 第75-76页 |
2.2.4.5 SCSC相变的热力学特征 | 第76-77页 |
2.2.4.6 SCSC相变的物理机制 | 第77-78页 |
2.3 CuQ_2-TCNB共晶的设计和生长 | 第78-82页 |
2.3.1 CuQ_2-TCNB晶体的设计 | 第78-79页 |
2.3.2 CuQ_2-TCNB晶体的生长与结构 | 第79-8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第三章 原位观测Ni(qt)_2薄膜到单晶的转变 | 第88-110页 |
3.1 引言 | 第88-8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9-94页 |
3.2.1 研究目的和思路 | 第89-91页 |
3.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91-92页 |
3.2.3 样品制备 | 第92-93页 |
3.2.4 样品测试方法 | 第93-94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4-107页 |
3.3.1 单晶结构 | 第94-95页 |
3.3.2 薄膜到晶态转变及相关XRD、EDS实验 | 第95-97页 |
3.3.3 原位观察Ni(qt)_2薄膜到单晶的转变 | 第97-10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第四章 有机无机复合晶体TDCB、TDBB的生长和性质研究 | 第110-132页 |
4.1 引言 | 第110页 |
4.2 研究目的 | 第110-111页 |
4.3 TDCB原料合成、结构及晶体生长 | 第111-115页 |
4.4 TDCB晶体的性质测试 | 第115-122页 |
4.4.1 TDCB的光学性质 | 第115-117页 |
4.4.1.1 TDCB透过光谱 | 第115-116页 |
4.4.1.2 TDCB的粉末倍频效应 | 第116-117页 |
4.4.3 TDCB的热学性质 | 第117-120页 |
4.4.3.1 TDCB的TGA-DSC | 第117页 |
4.4.3.2 TDCB的循环DSC实验 | 第117-118页 |
4.4.3.3 TDCB的比热实验 | 第118页 |
4.4.3.4 TDCB晶体的热膨胀 | 第118-119页 |
4.4.3.5 TDCB晶体的激光损伤阈值 | 第119-120页 |
4.4.4 TDCB的介电性质 | 第120-121页 |
4.4.5 TDCB的硬度 | 第121-122页 |
4.5 TDBB晶体的结构、生长和相关性质测试 | 第122-124页 |
4.6 TDCB和TDBB晶体的构效分析 | 第124-12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5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132-133页 |
5.2 创新点 | 第133-134页 |
5.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7-139页 |
附件1 | 第139-147页 |
附件2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