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丰阿巴嘎旗灰腾梁风电场一期49.5MW项目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技术理论研究 | 第17-29页 |
| 2.1 并网风电机组的分类 | 第17-18页 |
| 2.1.1 普通异步风力发电机组 | 第17页 |
| 2.1.2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 | 第17-18页 |
| 2.2 风电场的无功特性及常见补偿方式 | 第18-23页 |
| 2.2.1 风电场整体的无功特性 | 第18-20页 |
| 2.2.2 风力发电机组的无功特性 | 第20页 |
| 2.2.3 风电场不同无功补偿方式比较 | 第20-23页 |
| 2.3 无功补偿装置 | 第23-26页 |
| 2.3.1 无功补偿器SVC | 第23-25页 |
| 2.3.2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 | 第25-26页 |
| 2.3.3 无功补偿器对风电暂态稳定影响分析 | 第26页 |
| 2.4 SVG技术应用 | 第26-29页 |
| 2.4.1 SVG的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 2.4.2 SVG运行方式 | 第28-29页 |
| 第3章 工程概况 | 第29-32页 |
| 3.1 工程所在地电网概况 | 第29页 |
| 3.2 风力发电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 3.3 风电场无功补偿配置原则 | 第30-31页 |
| 3.4 电压运行要求 | 第31-32页 |
| 3.4.1 风电场电压运行要求 | 第31页 |
| 3.4.2 电网电压运行要求 | 第31-32页 |
| 第4章 风电场无功补偿方案设计 | 第32-45页 |
| 4.1 风力发电工程线路及设备构成 | 第32-35页 |
| 4.1.1 风电场 | 第32-34页 |
| 4.1.2 35/220kV升压站 | 第34-35页 |
| 4.1.3 220kV送出线路 | 第35页 |
| 4.2 无功补偿容量理论计算 | 第35-41页 |
| 4.2.1 基本计算原理 | 第35-37页 |
| 4.2.2 风电场无功损耗计算 | 第37-38页 |
| 4.2.3 35/220kV升压变无功损耗 | 第38-39页 |
| 4.2.4 220kV送出线路无功损耗及充电功率 | 第39页 |
| 4.2.5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 第39-41页 |
| 4.3 潮流计算 | 第41-43页 |
| 4.3.1 计算工具 | 第42页 |
| 4.3.2 无功补偿容量仿真计算 | 第42-43页 |
| 4.3.3 校验方式 | 第43页 |
| 4.4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措施 | 第43-45页 |
| 第5章 风电场无功补偿的软件设计 | 第45-53页 |
| 5.1 软件结构设计思路 | 第45-50页 |
| 5.1.1 软件界面显示 | 第45-47页 |
| 5.1.2 PSASP潮流计算 | 第47-48页 |
| 5.1.3 VC++调用数据及处理 | 第48-49页 |
| 5.1.4 评价体系 | 第49-50页 |
| 5.2 软件使用方法及其功能 | 第50-53页 |
| 5.2.1 软件的安装使用 | 第50-51页 |
| 5.2.2 软件功能 | 第51-53页 |
| 第6章 无功补偿方案的仿真测试 | 第53-62页 |
| 6.1 风速分析 | 第53-56页 |
| 6.2 风电场的潮流计算 | 第56-60页 |
| 6.3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 | 第60-62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7.1 结论 | 第62页 |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2-64页 |
| 附图 | 第6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