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准静态载荷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1.2.1 实验研究 | 第15-17页 |
1.2.2 等效刚度和强度分析模型 | 第17-19页 |
1.2.3 损伤演化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 第19-24页 |
1.2.4 纤维束弯曲波动研究 | 第24-25页 |
1.3 冲击载荷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3.1 实验研究 | 第25-26页 |
1.3.2 数值研究 | 第26-2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静动态损伤与强度实验研究 | 第30-45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准备 | 第30-32页 |
2.3 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 | 第32-37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2.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2.4 准静态单轴压缩实验 | 第37-40页 |
2.4.1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2.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2.5 弹道冲击动力学实验 | 第40-44页 |
2.5.1 实验装置 | 第40-41页 |
2.5.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2.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44-45页 |
第3章 准静态载荷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行为研究 | 第45-70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渐进损伤模型 | 第46-53页 |
3.2.1 损伤变量和本构方程 | 第46-48页 |
3.2.2 损伤触发和演化准则 | 第48-50页 |
3.2.3 损伤演化模型 | 第50-53页 |
3.3 渐进损伤模型有限元实现 | 第53-55页 |
3.3.1 损伤退化参数 | 第53-54页 |
3.3.2 坐标转换 | 第54-55页 |
3.4 纤维束材料性能参数 | 第55-57页 |
3.5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 | 第57-60页 |
3.5.1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 | 第57-59页 |
3.5.2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59-60页 |
3.6 计算结果和讨论 | 第60-68页 |
3.6.1 准静态单轴拉伸损伤演化和失效预测 | 第60-64页 |
3.6.2 准静态单轴压缩损伤演化和失效预测 | 第64-68页 |
3.7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第4章 考虑纤维束弯曲波动情况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研究 | 第70-88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纤维束随机正弦波动模型 | 第70-74页 |
4.2.1 模型基础 | 第70-73页 |
4.2.2 纤维束路径随机正弦化 | 第73-74页 |
4.3 纤维束随机正弦波动模型的建立 | 第74-78页 |
4.3.1 实验观测统计 | 第74-77页 |
4.3.2 模型建立 | 第77-78页 |
4.4 计算结果和讨论 | 第78-87页 |
4.4.1 模型验证 | 第78-80页 |
4.4.2 准静态拉伸载荷下的计算结果 | 第80-83页 |
4.4.3 准静态压缩载荷下的计算结果 | 第83-84页 |
4.4.4 经向纤维束弯曲波动的随机参数对整体材料属性影响 | 第84-87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87-88页 |
第5章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失效行为研究 | 第88-110页 |
5.1 引言 | 第88页 |
5.2 弹道冲击渐进损伤模型 | 第88-91页 |
5.3 非均匀有限元法 | 第91-95页 |
5.3.1 求解方程 | 第91-94页 |
5.3.2 方法的实现 | 第94-95页 |
5.4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靶板和弹丸有限元模型 | 第95-99页 |
5.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95-98页 |
5.4.2 纤维束位置验证 | 第98-99页 |
5.5 计算结果和讨论 | 第99-108页 |
5.5.1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靶板冲击损伤与失效过程 | 第99-106页 |
5.5.2 不同入射速度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靶板冲击响应 | 第106-108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附录 | 第125-126页 |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个人简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