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对策研究--以济南市市中区为例

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5-16页
        1.2.2 理论意义第16页
        1.2.3 实践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7-19页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7-18页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8-19页
    1.4 研究框架和内容第19-20页
        1.4.1 主要内容第19-20页
        1.4.2 研究框架第20页
    1.5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6 创新之处第21-22页
第二章 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的理论基础第22-27页
    2.1 主要概念界定第22-23页
        2.1.1 城市小区第22页
        2.1.2 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第22-23页
    2.2 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的理论基础第23-27页
        2.2.1 治理、善治理论第23-24页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4-25页
        2.2.3 整体性政府理论第25页
        2.2.4 多中心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特征、现状及治理困境第27-33页
    3.1 我国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的特征第27-28页
        3.1.1 时间特征:建成历史久远第27页
        3.1.2 空间特征:开放式结构第27页
        3.1.3 产权特征:产权形式多样第27-28页
    3.2 我国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的现状及原因第28-29页
        3.2.1 基础设施先天不足第28页
        3.2.2 环境、秩序维护不到位第28-29页
        3.2.3 邻里关系缺失第29页
        3.2.4 治安问题严重第29页
        3.2.5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第29页
    3.3 我国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的治理困境及原因分析第29-33页
        3.3.1 政府方面:政出多门,缺乏合力第29-30页
        3.3.2 业主自治:居民参与程度低第30页
        3.3.3 运营机制:物业消费意愿不高第30-31页
        3.3.4 资金问题:资金筹措不到位第31页
        3.3.5 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尚小第31-32页
        3.3.6 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第32-33页
第四章 济南市市中区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模式分析第33-40页
    4.1 济南市市中区开放式老旧小区情况概述第33-36页
        4.1.1 济南市市中区概况第33页
        4.1.2 济南市市中区开放式小区概况第33-36页
    4.2 济南市市中区开放式老旧小区的治理实践分析第36-40页
        4.2.1 济南市市中区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的特点第36-37页
        4.2.2 济南市市中区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的重点工作第37-38页
        4.2.3 济南市市中区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特色:四位一体的运行保障第38页
        4.2.4 济南市市中区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8-40页
第五章 国内外治理模式及经验第40-43页
    5.1 国内治理模式:杭州的准物业管理模式第40-41页
        5.1.1 准物业管理模式简介第40页
        5.1.2 准物业管理模式的经验第40-41页
    5.2 国外治理模式:新加坡的科学规划、法治管理模式第41-43页
第六章 城市开放式老旧小区治理的对策建议第43-52页
    6.1 明确政府职能第43-45页
        6.1.1 涵养整合资源,梳理政府各部门关系第43-44页
        6.1.2 健全政策法规,保障治理行为的规范化第44-45页
    6.2 构建社区多元化治理模式第45-47页
        6.2.1 引入市场机制第45-46页
        6.2.2 引导居民参与第46页
        6.2.3 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第46-47页
    6.3 小区环境综合治理第47-48页
    6.4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48-50页
    6.5 建立多元资金渠道第50页
    6.6 健全绩效考评第50-5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7.1 主要结论第52页
    7.2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件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产业化视角下我国武术散打比赛积分排名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荣丰阿巴嘎旗灰腾梁风电场一期49.5MW项目无功补偿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