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我国网络计划的发展前景 | 第11-12页 |
1.1.3 搭接网络计划的出现 | 第12-13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网络计划的基础理论 | 第18-29页 |
2.1 网络计划技术 | 第18-20页 |
2.1.1 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 第18-19页 |
2.1.2 网络计划技术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 网络计划的组成 | 第20-22页 |
2.2.1 网络图 | 第20-21页 |
2.2.2 网络图中工序持续时间的估计 | 第21-22页 |
2.2.3 网络图的时间参数 | 第22页 |
2.3 搭接网络计划技术 | 第22-26页 |
2.3.1 搭接网络计划的概念 | 第22-23页 |
2.3.2 搭接关系的类型及表达方式 | 第23-25页 |
2.3.3 时间参数表示方法 | 第25-26页 |
2.4 搭接网络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搭接网络中的悖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9-43页 |
3.1 传统网络计算方法产生的悖论现象 | 第29-38页 |
3.1.1 传统单代号搭接网络的计算 | 第29-30页 |
3.1.2 传统单代号搭接网络中总工期与关键工序持续时间悖论 | 第30-34页 |
3.1.3 总时差悖论 | 第34-35页 |
3.1.4 分解悖论 | 第35-36页 |
3.1.5 搭接网络计划中的恒增网络 | 第36-38页 |
3.2 传统搭接网络中悖论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3.2.1 总工期悖论分析 | 第39页 |
3.2.2 总时差悖论分析 | 第39-40页 |
3.2.3 分解悖论分析 | 第40页 |
3.2.4 搭接网络计划中的恒增网络分析 | 第40-41页 |
3.3 传统搭接网络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悖论分析的新型搭接网络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 第43-53页 |
4.1 新型搭接网络的提出 | 第43-47页 |
4.1.1 工序和节点的新定义与画法 | 第43页 |
4.1.2 逻辑关系的新定义和画法 | 第43-44页 |
4.1.3 工序持续时间的新定义 | 第44-46页 |
4.1.4 工序的表示方法 | 第46-47页 |
4.2 新型搭接网络的绘图规则 | 第47页 |
4.3 新型网络计划理论计算方法 | 第47-49页 |
4.3.1 新型搭接网络计算方法 | 第47-48页 |
4.3.2 线路和关键路线 | 第48-49页 |
4.4 与传统双代号网络的转换方法 | 第49-50页 |
4.5 新型搭接网络的一些特征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基于搭接网络的案例分析 | 第53-63页 |
5.1 搭接网络的案例 | 第53-57页 |
5.1.1 工序持续时间的确定 | 第53-54页 |
5.1.2 工序之间的搭接关系 | 第54-55页 |
5.1.3 战备公路的施工网络图 | 第55-57页 |
5.2 战备公路流水施工搭接网络存在的悖论 | 第57-58页 |
5.3 新型搭接网络在战备公路流水施工中的应用 | 第58-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