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4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9-13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安全监管必要性及国内外借鉴分析 | 第19-34页 |
2.1 公共网络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第19-24页 |
2.1.1 公共网络安全问题的由来 | 第19-23页 |
2.1.2 公共网络安全监管起因分析 | 第23-24页 |
2.2 我国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安全监管必要性 | 第24-27页 |
2.2.1 对公共网络安全进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和动因 | 第24-26页 |
2.2.2 公安系统参与网络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和形势需要 | 第26-27页 |
2.3 国内外公共网络安全监管借鉴 | 第27-33页 |
2.3.1 国外公共网络安全监管实践 | 第27-29页 |
2.3.2 国内公共网络安全监管实践 | 第29-30页 |
2.3.3 国内外公共网络安全监管启示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安全监管方式的现状分析 | 第34-44页 |
3.1 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安全监管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3.1.1 管制理论 | 第34页 |
3.1.2 全面立法理论 | 第34页 |
3.1.3 优化原理 | 第34-35页 |
3.2 哈尔滨市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安全监管方式的现状 | 第35-38页 |
3.2.1 对网络舆情的监管现状 | 第35-37页 |
3.2.2 对公共网络的监管方式 | 第37-38页 |
3.3 哈尔滨市公安系统公共网络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3.1 监管能力有限 | 第38页 |
3.3.2 无法对公共网络全覆盖监管 | 第38-39页 |
3.3.3 行政主导和舆论引导作用发挥不到位 | 第39页 |
3.3.4 联动协作配合困难 | 第39-40页 |
3.3.5 监管技术水平落后 | 第40页 |
3.4 哈尔滨市公安系统公共网络安全监管问题的产生根源 | 第40-42页 |
3.4.1 监管系统整体水平制约 | 第40-41页 |
3.4.2 配套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41页 |
3.4.3 网络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3.4.4 行政主导作用发挥不力 | 第42页 |
3.4.5 公共网络监管新技术研发不够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哈尔滨公安系统加强公共网络安全监管的对策措施 | 第44-54页 |
4.1 完善哈尔滨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监管的制度建设 | 第44-45页 |
4.1.1 完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 | 第44-45页 |
4.1.2 推进各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 | 第45页 |
4.2 加强哈尔滨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监管的机制建设 | 第45-48页 |
4.2.1 建立专门的公共网络安全管理协调机构 | 第46-47页 |
4.2.2 配备必要的公共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 第47页 |
4.2.3 切实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 | 第47-48页 |
4.3 提升哈尔滨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监管的技术水平 | 第48-51页 |
4.3.1 加强网络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 | 第48-49页 |
4.3.2 加强网络维护与监督 | 第49-50页 |
4.3.3 加强关键技术的开发 | 第50-51页 |
4.4 增强哈尔滨公安系统对公共网络的舆论监管 | 第51-53页 |
4.4.1 主导公共信息平台 | 第51页 |
4.4.2 营造网上主流舆论 | 第51-52页 |
4.4.3 转变舆论监管方式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