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同样的发明创造专利权授予理论概述 | 第9-13页 |
| (一)同样的发明创造的界定及种类 | 第9-10页 |
| 1. 同样发明创造的界定 | 第9-10页 |
| 2. 同样发明创造的种类 | 第10页 |
| (二)同样的发明创造的授权原则及其考量 | 第10-13页 |
| 1.同样的发明创造的授权原则——禁止重复授权原则 | 第10-11页 |
| 2.同样的发明创造授权原则的考量 | 第11-13页 |
| 二、同样的发明创造协商申请制度的实施困境 | 第13-18页 |
| (一)同样的发明创造协商确定的立法现状 | 第13页 |
| (二)同样的发明创造协商申请制度运行现状 | 第13-15页 |
| (三)现行同样的发明创造协商申请制度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 | 第15-18页 |
| 1. 协商不成占绝大多数,易导致协商制度虚设 | 第15页 |
| 2. 协商不成时,法律规定的处理方式与实务处理易出现矛盾 | 第15-16页 |
| 3. 将协商不成的矛盾遗留给后续的无效或诉讼阶段 | 第16-18页 |
| 三、同样的发明创造协商申请制度完善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 (一)知识产权与创新是密切联系的 | 第18-19页 |
| (二)当以激励知识创新为价值目标 | 第19-20页 |
| (三)知识产权法设置初衷是为了激励创新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商品 | 第20-22页 |
| (四)国内成本效益下的知识产权激励保护大格局已经形成 | 第22-23页 |
| (五)专利法的民事法律性质及行政法性质在协商申请时的体现 | 第23-26页 |
| 1. 专利权人协商申请中协商的民事契约性 | 第23页 |
| 2. 专利法的行政法属性在协商遇到阻碍时的运用 | 第23-26页 |
| 四、破解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者协商阻碍的具体措施 | 第26-31页 |
| (一)专利局的审查初期检索作出相关适应性改进 | 第26-27页 |
| (二)相关法律应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目的上作出相应修改 | 第27-28页 |
| (三)增加特殊性的调解以促进协商 | 第28-31页 |
| 1. 增加一些专利法调解规定 | 第28页 |
| 2. 结合协商调解的特殊性建立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 | 第28-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