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4-33页 |
1.1 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概述 | 第14-17页 |
1.1.1 烷基糖苷简介 | 第14-15页 |
1.1.2 烷基糖苷的应用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烷基糖苷合成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烷基糖苷工业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2.2 化学法合成烷基糖苷 | 第18-19页 |
1.2.3 酶法合成烷基糖苷 | 第19-22页 |
1.3 木薯β-葡萄糖苷酶概述 | 第22-29页 |
1.3.1 β-葡萄糖苷酶简介 | 第22-24页 |
1.3.2 木薯β-葡萄糖苷酶概述 | 第24页 |
1.3.3 木薯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机制 | 第24-26页 |
1.3.4 木薯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性能 | 第26-29页 |
1.4 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 | 第29-30页 |
1.4.1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技术 | 第29-30页 |
1.4.2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MEBGL | 第30页 |
1.5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30-33页 |
1.5.1 立题背景 | 第30-31页 |
1.5.2 立题意义 | 第31页 |
1.5.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MEBGL的毕赤酵母表达菌株构建及分析 | 第33-55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4-38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35-36页 |
2.2.3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 第36-38页 |
2.3.3.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6-37页 |
2.3.3.2 溶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8-46页 |
2.3.1 重组质粒pKMEBGL-GCW21的构建 | 第38-42页 |
2.3.1.1 PCR引物的设计 | 第38页 |
2.3.1.2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及回收纯化 | 第38-39页 |
2.3.1.3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pPIC9K | 第39页 |
2.3.1.4 质粒与目的基因的双酶切与回收纯化 | 第39-40页 |
2.3.1.5 重组质粒pPIC9k/MEBGL-GCWn (n=12,19,21,51,61)的构建 | 第40页 |
2.3.1.6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40-41页 |
2.3.1.7 重组子的PCR验证和测序鉴定 | 第41-42页 |
2.3.2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的构建和筛选 | 第42-46页 |
2.3.2.1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及纯化 | 第42页 |
2.3.2.2 制备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 | 第42-43页 |
2.3.2.3 电击转化毕赤酵母 | 第43页 |
2.3.2.4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43-44页 |
2.3.2.5 阳性重组菌中木薯β-葡萄糖苷酶的甲醇诱导表达 | 第44页 |
2.3.2.6 MEBGL水解酶活力测定 | 第44-45页 |
2.3.4.7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的免疫荧光标记处理及检测 | 第45-46页 |
2.3.4.8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的催化性能比较 | 第4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2.4.1 木薯β-葡萄糖苷酶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6-48页 |
2.4.2 重组毕赤酵母表面展示菌株的构建及筛选 | 第48-49页 |
2.4.3 重组毕赤酵母表面展示菌株的甲醇诱导表达 | 第49-51页 |
2.4.4 重组毕赤酵母表面展示菌株的免疫荧光分析 | 第51-52页 |
2.4.5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β-葡萄糖苷酶毕赤酵母催化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MEBGL转糖苷合成烷基糖苷 | 第55-73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材料 | 第5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3.3.1 毕赤酵母展示MEBGL全细胞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56页 |
3.3.2 高效液相色谱HPLC-ELSD测定MEBGL的转糖苷合成活力 | 第56页 |
3.3.3 高效液相色谱HPLC-ELSD定量分析烷基糖苷 | 第56-57页 |
3.3.4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MEBGL合成性质评估 | 第57页 |
3.3.5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MEBGL转糖苷合成OG的单因素优化 | 第57-59页 |
3.3.6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MEBGL转糖苷合成OG的进一步优化 | 第59页 |
3.3.6.1 高底物浓度和含水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9页 |
3.3.6.2 响应面优化实验 | 第5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9-72页 |
3.4.1 高效液相色谱HPLC-ELSD定量分析烷基糖苷 | 第59-60页 |
3.4.2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MEBGL合成性质研究 | 第60-62页 |
3.4.3 2mL体系中单因素条件对转糖苷合成OG的影响 | 第62-66页 |
3.4.4 2mL体系高水含量和高底物浓度条件下转糖苷合成OG | 第66-68页 |
3.4.5 2mL体系中转糖苷合成OG的响应面优化 | 第68-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