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贝蒂·弗里丹的女性主义法学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4页
        1.2.2 现实意义第14-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页
    1.5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弗里丹个人简介、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第18-32页
    2.1 生平简介第18-22页
        2.1.1 家庭背景第18-19页
        2.1.2 教育经历第19-21页
        2.1.3 主要成就第21-22页
    2.2 时代背景第22-26页
        2.2.1“快乐的家庭主妇”出现“无名的问题”第22-25页
        2.2.2 新女权运动的兴起第25-26页
    2.3 理论渊源第26-32页
        2.3.1 传统自由主义思想第26-28页
        2.3.2 后现代法学思潮第28-29页
        2.3.3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理论第29-30页
        2.3.4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女权理论第30-32页
第3章 弗里丹女性主义法学的主要内容第32-43页
    3.1 弗里丹的女性主义法学的基本内容第32-39页
        3.1.1 为妇女生育权的斗争第32-34页
        3.1.2 男女平等思想第34-37页
        3.1.3 性别正义第37-39页
    3.2 自由女性主义法学的先驱第39-43页
        3.2.1 初期的形式平等思想第39-40页
        3.2.2 成熟的实质平等思想第40-43页
第4章 与其他女性主义法学思想的比较第43-50页
    4.1 当代女性主义法学的主要流派第43-44页
    4.2 与当代其他女性主义法学流派的具体比较第44-50页
        4.2.1 与激进女性主义法学的比较第44-46页
        4.2.2 与文化女性主义法学的比较第46-47页
        4.2.3 与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的比较第47-48页
        4.2.4 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法学的比较第48-50页
第5章 对弗里丹女性主义法学的评价及借鉴第50-64页
    5.1 贝蒂·弗里丹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第50-55页
        5.1.1 揭开战后美国“女性的奥秘”第50-52页
        5.1.2 号召“第二阶段”继续前进第52-55页
    5.2 贝蒂·弗里丹思想中的不足第55-59页
        5.2.1 关注女性范围的不全面性第55-56页
        5.2.2 早期对形式平等的过度追求第56-57页
        5.2.3 初期对女同性恋权利的强烈反对第57-59页
    5.3 我国在借鉴贝蒂·弗里丹的女性主义法学中的思考第59-62页
        5.3.1 我国女性主义法学思想发展第59-60页
        5.3.2 借鉴中应注意的问题第60-61页
        5.3.3 我国现行法律中妇女权益的保障及不足第61-62页
    5.4 对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的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杨凌彩民购彩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不在意资金视角
下一篇:木薯β-葡萄糖苷酶在毕赤酵母的表面展示及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