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因素对全麻患者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性 | 第10页 |
第二节 麻醉深度监测的手段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熵指数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第11-13页 |
一、熵指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第11-12页 |
二、脑电双频指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影响熵指数及脑电双频指数准确性的因素 | 第13-15页 |
一、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二、熵指数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第五节 体位因素对脑电信号的影响 | 第15页 |
第六节 体位因素对脑电双频指数及熵指数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病例资料 | 第16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6页 |
二、病例纳入标准 | 第16页 |
三、病例排除标准 | 第16页 |
四、病例剔除标准 | 第16页 |
第二节 麻醉药品和仪器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16-17页 |
一、术前准备 | 第16页 |
二、放置脑电双频指数及熵指数电极片 | 第16-17页 |
三、无肌松药下全麻诱导插管 | 第17页 |
四、数据采集 | 第17页 |
五、并发症处理 | 第17页 |
六、统计学分析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第17-20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0-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附录 | 第28-3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