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网络舆情的政府监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境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4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网络舆情政府监管的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2.1 网络舆情概述 | 第17-19页 |
2.1.1 网络舆情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17-18页 |
2.1.3 网络舆情的传播空间 | 第18-19页 |
2.2 网络舆情政府监管概述 | 第19-21页 |
2.2.1 网络舆情政府监管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网络舆情政府监管的结构要素 | 第19-20页 |
2.2.3 网络舆情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2.3 网络舆情监管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1 网络舆情监管对政府公共形象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2 网络舆情监管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 | 第22页 |
2.3.3 网络舆情监管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影响 | 第22页 |
2.4 本文分析应用的主要理论 | 第22-24页 |
2.4.1 蝴蝶效应 | 第22-23页 |
2.4.2 沉默的螺旋 | 第23页 |
2.4.3 议题设置 | 第23页 |
2.4.4 善治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5-39页 |
3.1 阳江市网络舆情概述 | 第25-28页 |
3.1.1 阳江市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25页 |
3.1.2 阳江市网民结构 | 第25-26页 |
3.1.3 阳江市网络舆情主要类型 | 第26-28页 |
3.2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现状 | 第28-30页 |
3.2.1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机构 | 第29页 |
3.2.2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机制 | 第29页 |
3.2.3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手段 | 第29-30页 |
3.2.4 阳江市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情况 | 第30页 |
3.3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案例分析 | 第30-34页 |
3.3.1 案例一:“819”退役老兵集访事件 | 第30-33页 |
3.3.2 案例二:阳春“海螺”事件 | 第33-34页 |
3.4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3.4.1 网络舆情监管机构不健全 | 第34-35页 |
3.4.2 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35页 |
3.4.3 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分析能力薄弱 | 第35-36页 |
3.4.4 网络舆情引导适应性不强 | 第36页 |
3.4.5 网络舆情监管力度不够大 | 第36页 |
3.5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3.5.1 政府领导对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重视不足 | 第36-37页 |
3.5.2 网络舆情监管意识落后 | 第37页 |
3.5.3 政府网络舆情监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第37页 |
3.5.4 政府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工作滞后 | 第37-38页 |
3.5.5 网络舆情监管缺乏抓手 | 第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网络舆情监管的经验借鉴 | 第39-45页 |
4.1 国外的经验 | 第39-41页 |
4.1.1 完善网络立法 | 第39-40页 |
4.1.2 强化行政监控 | 第40页 |
4.1.3 重视技术手段 | 第40页 |
4.1.4 提倡行业自律 | 第40-41页 |
4.2 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 | 第41-44页 |
4.2.1 广州:网络舆情研判监控中心平台 | 第41-42页 |
4.2.2 深圳:以五个“一百”为抓手 | 第42页 |
4.2.3 清远:完善舆情信息报送制度 | 第42页 |
4.2.4 肇庆:抓好本地论坛社区管理 | 第42-44页 |
4.3 经验借鉴 | 第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完善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5.1 设立网络管理机构,结束九龙治水局面 | 第45页 |
5.2 健全部门联动机制,逐步形成工作合力 | 第45-46页 |
5.3 建立舆情研判机制,提升政府的执行力 | 第46页 |
5.4 尊重网络民意表达,打造政府话语体系 | 第46-47页 |
5.5 加强网信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网络文化 | 第47-48页 |
5.6 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完善网监法律体系 | 第48页 |
5.7 成立网络文化协会,利用社会力量监管 | 第48-49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