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4.1 研究路径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2页 |
2.1 决策理论 | 第14-15页 |
2.1.1 决策分析 | 第14页 |
2.1.2 决策分析的构成要素 | 第14-15页 |
2.1.3 决策分析步骤 | 第15页 |
2.2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 第15-16页 |
2.2.1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内容 | 第16页 |
2.2.2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基础条件 | 第16页 |
2.3 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3.1 配电网规划评价的概念 | 第16-17页 |
2.3.2 配电网规划评价的内容 | 第17页 |
2.3.3 配电网规划评价准则 | 第17页 |
2.3.4 配电网规划评价的流程 | 第17-18页 |
2.4 基于熵权—TOPSIS法 | 第18-22页 |
2.4.1 熵权法和TOPSIS法结合的优点 | 第18-19页 |
2.4.2 熵权评价原理 | 第19-20页 |
2.4.3 TOPSIS法概述 | 第20-21页 |
2.4.4 基于熵权-TOPSIS的配电网评价的步骤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配电网规划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2-33页 |
3.1 锡林郭勒电网规划项目介绍 | 第23-26页 |
3.1.1 锡林郭勒电网现状 | 第23-24页 |
3.1.2 锡林郭勒配电网项目规划 | 第24-25页 |
3.1.3 锡林郭勒配电网分析 | 第25-26页 |
3.2 配电网规划综合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6-33页 |
3.2.1 配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6-27页 |
3.2.2 配电网规划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7页 |
3.2.3 配电网规划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7-31页 |
3.2.4 配电网规划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1页 |
3.2.5 配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锡林郭勒配电网项目规划评价 | 第33-50页 |
4.1 锡林郭勒配电网项目规划评价指标分析 | 第33-43页 |
4.1.1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33-36页 |
4.1.2 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36-42页 |
4.1.3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42-43页 |
4.2 锡林郭勒配电网项目权重的确定 | 第43-47页 |
4.2.1 确定评价评语等级 | 第44页 |
4.2.2 确定指标隶属度 | 第44-45页 |
4.2.3 确定指标的熵值 | 第45-46页 |
4.2.4 确定指标的差异系数 | 第46页 |
4.2.5 确定指标的最终权重 | 第46-47页 |
4.3 基于TOPSIS法的锡林郭勒配电网项目评价 | 第47-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