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内容和重点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2 虚假诉讼罪概述 | 第10-21页 |
2.1 虚假诉讼的概念与相关法律规定 | 第10-16页 |
2.1.1 我国理论对虚假诉讼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2.1.2 国外对虚假诉讼的相关规定 | 第11-13页 |
2.1.3 我国对虚假诉讼的规定 | 第13-16页 |
2.2 虚假诉讼的行为特征和类型化分析 | 第16-18页 |
2.2.1 虚假诉讼的行为特征 | 第16-17页 |
2.2.2 虚假诉讼的类型化分析 | 第17-18页 |
2.3 虚假诉讼与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 第18-19页 |
2.3.1 虚假诉讼与诉讼欺诈 | 第18页 |
2.3.2 虚假诉讼与诉讼诈骗 | 第18页 |
2.3.3 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 | 第18-19页 |
2.3.4 虚假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 | 第19页 |
2.4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与法定刑配置 | 第19-21页 |
2.4.1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 | 第19-20页 |
2.4.2 虚假诉讼罪的法定刑配置 | 第20-21页 |
3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与处理 | 第21-31页 |
3.1 虚假诉讼罪司法认定应遵循的原则 | 第21-22页 |
3.1.1 遵循罪刑相适应原则 | 第21页 |
3.1.2 符合刑法体系解释的要求 | 第21-22页 |
3.2 虚假诉讼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关系 | 第22-28页 |
3.2.1 司法实务中对虚假诉讼的认定 | 第22-23页 |
3.2.2 虚假诉讼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实质界限与处理 | 第23-28页 |
3.3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形态 | 第28-29页 |
3.3.1 虚假诉讼罪的预备与着手 | 第28-29页 |
3.3.2 虚假诉讼罪的既遂与未遂 | 第29页 |
3.4 虚假诉讼罪的共犯问题 | 第29-31页 |
4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适用难题与对策探讨 | 第31-37页 |
4.1 虚假诉讼罪司法适用中存在的困难 | 第31-33页 |
4.1.1 虚假诉讼民事程序与刑事程序衔接难 | 第31页 |
4.1.2 虚假诉讼案件追诉难 | 第31-32页 |
4.1.3 虚假诉讼查实难 | 第32-33页 |
4.2 完善虚假诉讼罪司法适用的对策探讨 | 第33-35页 |
4.2.1 明确虚假诉讼民事程序与刑事程序的衔接 | 第33页 |
4.2.2 建立虚假诉讼刑事追诉程序 | 第33-35页 |
4.2.3 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 第35页 |
4.3 构建虚假诉讼罪适用相关配套机制 | 第35-37页 |
5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