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电动汽车用PMSM驱动控制器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电动汽车用PMSM的发展概述 | 第11-14页 |
1.2.1 PMSM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1.2.2 PMSM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1 国外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PMSM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17-32页 |
2.1 PMSM的结构与分类 | 第17-18页 |
2.2 PMSM的坐标变换理论 | 第18-21页 |
2.2.1 Clarke坐标变换 | 第18-20页 |
2.2.2 Park坐标变换 | 第20-21页 |
2.3 PMSM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21-25页 |
2.3.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3.2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 | 第22-25页 |
2.4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 第25-31页 |
2.4.1 电压与磁链空间矢量的关系 | 第26-27页 |
2.4.2 SVPWM的基本原理 | 第27-30页 |
2.4.3 SVPWM的扇区判断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PMSM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第32-48页 |
3.1 系统硬件结构概述 | 第32-33页 |
3.2 主控芯片功能介绍 | 第33-34页 |
3.3 DC-DC电源模块设计 | 第34-36页 |
3.4 控制电路电源模块设计 | 第36页 |
3.5 隔离电源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3.6 预充电控制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3.7 接触器及驱动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3.8 三相逆变器 | 第39-40页 |
3.9 逆变驱动模块设计 | 第40-41页 |
3.10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41-46页 |
3.10.1 位置信号检测模块设计 | 第41-43页 |
3.10.2 蓄电池电压及调理模块设计 | 第43页 |
3.10.3 定子电流检测模块设计 | 第43-44页 |
3.10.4 电子油门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3.10.5 档位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 第45页 |
3.10.6 温度检测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3.11 通信模块设计 | 第46-47页 |
3.12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PMSM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8-66页 |
4.1 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48页 |
4.2 STM32的集成开发环境 | 第48-49页 |
4.3 主程序的设计 | 第49-51页 |
4.4 程序的初始化 | 第51页 |
4.5 中断程序 | 第51-54页 |
4.5.1 时基中断程序 | 第52-53页 |
4.5.2 FOC中断程序 | 第53-54页 |
4.6 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4-65页 |
4.6.1 预充电处理模块 | 第54-55页 |
4.6.2 电子油门信号处理模块 | 第55-56页 |
4.6.3 电机的工作状态切换模块 | 第56-58页 |
4.6.4 转子位置角计算模块 | 第58-59页 |
4.6.5 测速计算模块 | 第59-60页 |
4.6.6 电流PI闭环控制 | 第60-61页 |
4.6.7 SVPWM发生模块 | 第61-62页 |
4.6.8 死区补偿 | 第62-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试验平台的搭建及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5.1 试验平台的搭建 | 第66-67页 |
5.2 台架负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5.3 装车试验 | 第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