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关联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国内外制动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路试制动性能检测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制动性能台试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研究 | 第13-15页 |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比较 | 第17-28页 |
·台试制动性能检测 | 第17-23页 |
·滚筒式制动性能检测 | 第17-20页 |
·平板式制动性能检测 | 第20-22页 |
·台试制动性能检测的比较 | 第22-23页 |
·路试制动性能检测 | 第23-26页 |
·拖印法 | 第23页 |
·五轮仪 | 第23-24页 |
·非接触式光电分析仪 | 第24页 |
·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 | 第24-25页 |
·路试制动性能检测的比较 | 第25-26页 |
·路试与台试制动性能检测的比较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的力学建模与分析 | 第28-42页 |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8-32页 |
·被检车轮与前滚筒接触状态良好的工况 | 第28-29页 |
·被检车轮脱离前滚筒的工况 | 第29-31页 |
·带有第三滚筒的试验台 | 第31-32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32-36页 |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 第32-33页 |
·分析探讨 | 第33-36页 |
·制动力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被检车轮与滚筒间的附着系数 | 第36-38页 |
·非测试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 | 第38-39页 |
·制动试验台结构因素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平板式制动试验台的力学建模与分析 | 第42-50页 |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43-45页 |
·制动力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9页 |
·车轮与试验台平板间的附着系数 | 第45-48页 |
·制动踏板力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关联性分析 | 第50-59页 |
·关联式建立的意义和目的 | 第50页 |
·关联式的建立 | 第50-54页 |
·路试与台试的关联性 | 第50-52页 |
·滚筒式检测与平板式检测的关联性 | 第52-54页 |
·实例计算验证关联式 | 第54-57页 |
·滚筒式检测与路试实例计算 | 第54-56页 |
·滚筒式检测与平板式检测实例计算 | 第56-57页 |
·滚筒式检测与路试的关联性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主要工作回顾 | 第59-60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