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黄土洞穴裂缝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EPS混合轻质土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组成以及配合比设计 | 第21-28页 |
2.1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质 | 第21-24页 |
2.1.1 黄土 | 第21-23页 |
2.1.2 水泥 | 第23页 |
2.1.3 EPS泡沫颗粒 | 第23-24页 |
2.1.4 其他 | 第24页 |
2.2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配合比试验设计 | 第24-28页 |
2.2.1 试验材料参数的初步确定 | 第24-25页 |
2.2.2 试验设计方法 | 第25-26页 |
2.2.3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流动性 | 第28-38页 |
3.1 流动性的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3.2 试样制备 | 第29-30页 |
3.3 流动性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0-36页 |
3.3.1 W60的实验号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3.3.2 W70的实验号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3.3 W80的实验号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强度特性 | 第38-63页 |
4.1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强度形成机理 | 第38-39页 |
4.2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强度研究实验 | 第39-60页 |
4.2.1 试件的制备与养护 | 第39-40页 |
4.2.2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40-45页 |
4.2.3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三轴压缩试验 | 第45-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渗透性能研究 | 第63-76页 |
5.1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饱和渗透性能研究 | 第63-69页 |
5.1.1 渗透试验的原理 | 第63-65页 |
5.1.2 试验设备以及试验的方法步骤 | 第65-66页 |
5.1.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66-69页 |
5.2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量的关系 | 第69-75页 |
5.2.1 黄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测量实验及原理 | 第70-71页 |
5.2.2 测量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试验方法及具体步骤 | 第71-72页 |
5.2.3 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数值模拟边坡稳定计算分析 | 第76-85页 |
6.1 陕西泾阳南塬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概况 | 第76-79页 |
6.1.1 地理位置 | 第76页 |
6.1.2 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 第76-77页 |
6.1.3 泾阳南塬塬区的水文条件与裂缝情况 | 第77-79页 |
6.2 模拟计算分析 | 第79-84页 |
6.2.1 有限元GeoStudio系统软件简介 | 第79页 |
6.2.2 建立模型 | 第79-81页 |
6.2.3 模型计算 | 第81-8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 | 第93-97页 |
附录 1 Q_3黄土的Bettersize2000激光粒度分布仪粒度结果报告 | 第93-94页 |
附录 2 Matlab软件画摩尔应力圆和所对应的强度包线 | 第94-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