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铁道车辆馈能式主动悬架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铁道车辆二系横向主动悬架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主动悬挂控制策略第15-17页
        1.2.2 应用概况第17-18页
    1.3 馈能式主动悬架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1 能量回馈可行性第18-19页
        1.3.2 结构方案第19-20页
    1.4 铁道车辆馈能式悬架需要解决的问题第20-21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稳定性及系统相关理论第23-36页
    2.1 稳定性理论第23-27页
        2.1.1 Lyapunov稳定性第23-25页
        2.1.2 鲁棒稳定性第25-26页
        2.1.3 时滞系统稳定性第26-27页
    2.2 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第27-29页
        2.2.1 线性矩阵不等式第27-28页
        2.2.2 LMI标准问题第28页
        2.2.3 相关引理第28-29页
    2.3 功率的频域计算第29-32页
        2.3.1 随机过程的平均功率第29-31页
        2.3.2 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功率谱关系第31-32页
    2.4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的时频域转换第32-35页
        2.4.1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概述第32-33页
        2.4.2 功率谱转换时域样本第33-34页
        2.4.3 时域样本转换功率谱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基于LQR最优控制的馈能式主动悬架第36-56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车辆系统分析模型第37-40页
        3.2.1 车辆动力学建模第37-39页
        3.2.2 LQR最优控制器第39-40页
    3.3 能量消耗估算分析第40-44页
        3.3.1 能量消耗估算第40-41页
        3.3.2 减振性能与能量消耗的权衡分析第41-43页
        3.3.3 功率损耗分析第43-44页
    3.4 执行器建模与设计第44-48页
        3.4.1 执行器模型第45-46页
        3.4.2 执行器设计与选型第46-48页
    3.5 基于执行器模型的能量消耗分析第48-52页
        3.5.1 执行器内部功率消耗计算第48-50页
        3.5.2 能量估算验证第50-51页
        3.5.3 控制策略第51-52页
    3.6 系统仿真分析第52-55页
    3.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基于模式天棚阻尼控制的馈能式主动悬架第56-72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频域功率分析第57-65页
        4.2.1 系统简化模型第57-58页
        4.2.2 模式控制策略第58页
        4.2.3 功率消耗计算第58-59页
        4.2.4 能量平衡分析第59-65页
    4.3 系统整体模型描述第65-66页
    4.4 整车仿真分析第66-70页
        4.4.1 轨道功率谱输入下的悬架性能第66-68页
        4.4.2 轨道实测数据输入下的悬架性能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性能指标含交叉项的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第72-86页
    5.1 引言第72-73页
    5.2 系统描述第73-74页
        5.2.1 系统模型第73页
        5.2.2 性能指标第73-74页
    5.3 保性能控制器设计第74-79页
        5.3.1 定义第74-75页
        5.3.2 保性能控制器第75-78页
        5.3.3 最优保性能控制器第78-79页
    5.4 保性能/H_∞控制器设计第79-82页
    5.5 数值算例分析第82-84页
    5.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6章 馈能式主动悬架的鲁棒控制第86-99页
    6.1 引言第86-87页
    6.2 系统结构与控制器设计第87-89页
        6.2.1 含有不确定参数的1/4车辆模型第87-88页
        6.2.2 悬架性能指标第88-89页
    6.3 保性能鲁棒控制器第89-90页
    6.4 参数摄动下的能量消耗分析第90-94页
        6.4.1 控制器减振性能第91-93页
        6.4.2 参数摄动下的能量平衡条件第93-94页
    6.5 整车系统仿真第94-97页
    6.6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7章 执行器有时滞的馈能式主动悬架控制第99-111页
    7.1 引言第99-100页
    7.2 系统描述第100-102页
        7.2.1 含有输入时滞的1/4车辆模型第100-101页
        7.2.2 悬架设计目标第101-102页
    7.3 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第102-103页
        7.3.1 悬架保性能控制器第102-103页
        7.3.2 悬架保性能/H_∞控制器第103页
    7.4 含有输入时滞的执行器性能分析第103-107页
        7.4.1 控制增益设计第103-105页
        7.4.2 输入时滞下的能量平衡第105-107页
    7.5 整车系统仿真第107-110页
    7.6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结论与展望第111-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5页
附录1第125-128页
附录2第128-129页
附录3第129-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层介质结构椭圆函数型带通滤波器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新型宽带定向天线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