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配气机构动力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1.2.3 存在的不足 | 第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配气机构的单体动力学模型 | 第16-34页 |
2.1 配气机构的结构特征 | 第16-17页 |
2.2 配气机构集中质量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32页 |
2.2.1 凸轮轴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23页 |
2.2.1.1 凸轮轴弯曲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19页 |
2.2.1.2 凸轮轴扭转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2.1.3 凸轮轴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20-23页 |
2.2.2. 凸轮-挺柱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2.2.2.1 凸轮-挺柱的运动学 | 第23-25页 |
2.2.2.2 凸轮-挺柱的接触应力 | 第25页 |
2.2.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32页 |
2.2.4.1 阀系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2.2.4.2 阀系组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28-32页 |
2.3 集中质量动力学模型的求解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考虑发动机振动影响的配气机构动力学模型 | 第34-48页 |
3.1 发动机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的定义 | 第34-35页 |
3.2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基础 | 第35-38页 |
3.3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38-39页 |
3.4 有限元模型自由度缩减 | 第39-41页 |
3.5 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41-46页 |
3.5.1 AVL Excite 软件介绍 | 第41-42页 |
3.5.2 动力总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3.5.3 动力总成的模态分析 | 第44页 |
3.5.4 子结构静/动缩减 | 第44页 |
3.5.5 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44-46页 |
3.5.5.1 Power Unit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44-45页 |
3.5.5.2 Timing Drive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45-46页 |
3.5.5.3 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48-56页 |
4.1 凸轮-挺柱接触应力分析 | 第49-50页 |
4.2 凸轮轴动态特性分析 | 第50-52页 |
4.3 气门落座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4.4 气门弹簧动态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配气凸轮轴承座动力响应预测 | 第56-68页 |
5.1 瞬态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56-57页 |
5.2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7-63页 |
5.2.1 网格尺寸的确定 | 第57-58页 |
5.2.2 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58-60页 |
5.2.3 激励载荷的施加 | 第60-63页 |
5.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配气凸轮轴承座动力响应试验 | 第68-78页 |
6.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68-69页 |
6.2 主要传感器及硬件 | 第69-70页 |
6.3 试验系统操作流程 | 第70-71页 |
6.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6.4.1 试验结果时域分析 | 第71-74页 |
6.4.2 试验结果频域分析 | 第74-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