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绝热温升试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绝热温升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向家坝工程概况 | 第13-15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于大坝原型观测成果的反演与分析 | 第17-36页 |
2.1 向家坝坝区气温 | 第17-22页 |
2.2 向家坝内部混凝土温度 | 第22-27页 |
2.2.1 泄4坝段温度计埋设桩号和高程 | 第22-24页 |
2.2.2 泄4坝段温度计温度变化过程曲线 | 第24-27页 |
2.3 纵、横缝开度 | 第27-30页 |
2.3.1 测缝计埋设桩号和高程 | 第27-28页 |
2.3.2 纵缝开合度 | 第28-29页 |
2.3.3 横缝开合度 | 第29-30页 |
2.4 线膨胀系数反演 | 第30-34页 |
2.4.1 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2.4.2 泄4坝段无应力计埋设桩号和高程 | 第31-32页 |
2.4.3 反演计算结果 | 第32-34页 |
2.5 蓄水 | 第34-36页 |
第3章 向家坝泄4坝段模型建立 | 第36-47页 |
3.1 体型及材料分区 | 第38-42页 |
3.2 浇筑仓分组 | 第42-44页 |
3.3 通水冷却信息 | 第44-46页 |
3.4 纵缝 | 第46-47页 |
第4章 高掺粉煤灰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绝热温升与主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47-59页 |
4.1 新的反演绝热温升方法概述 | 第47-51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51-53页 |
4.2.1 高掺粉煤灰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绝热温升 | 第51-52页 |
4.2.2 不同粉煤灰掺量常态混凝土绝热温升 | 第52-53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53-55页 |
4.3.1 高掺粉煤灰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绝热温升 | 第53-55页 |
4.3.2 不同粉煤灰掺量常态混凝土绝热温升 | 第55页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5 不同粉煤灰掺量常态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 第56-59页 |
4.5.1 试验设计 | 第56页 |
4.5.2 抗压强度试验 | 第56-57页 |
4.5.3 劈拉强度试验 | 第57页 |
4.5.4 抗压弹模试验 | 第57-58页 |
4.5.5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第5章 高掺粉煤灰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绝热温升参数反演 | 第59-76页 |
5.1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方法 | 第59页 |
5.2 设计阶段热力学参数取值 | 第59-62页 |
5.2.1 混凝土绝热温升参数 | 第59-61页 |
5.2.2 混凝土其他热力学参数 | 第61-62页 |
5.2.3 基岩材料参数 | 第62页 |
5.3 温度计选取及位置 | 第62-63页 |
5.4 绝热温升参数反演结果 | 第63-69页 |
5.5 模型温度场计算结果 | 第69-70页 |
5.6 高掺粉煤灰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反演结果比较 | 第70-71页 |
5.7 施工期、运行期温度场、应力场仿真计算 | 第71-76页 |
第6章 常态、碾压混凝土变形应力敏感性初步分析 | 第76-82页 |
6.1 纵缝、坝轴线处顺河向位移分析 | 第76-79页 |
6.2 泄4坝段应力场分析 | 第79-8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7.1 结论 | 第82-84页 |
7.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